儿向上,一忽儿向下。娜依娅见我只看不尝,像醉了似的,便有些耐不住了:“哎呀,您尝呀!”我一惊,从陶醉中醒来,抬头默默地望着她,微笑着,慢慢地吸吮了一小口,呷呷嘴,自言自语着,“哇,好香好香的茶啦!”我为自己能在祖国的南疆品尝到亲手制作的
茶叶而兴奋不已。娜依娅坐在我对面,慢慢地向我介绍着云南边民的茶历史。相传,云南还是世界茶树的发源地呢。是呀,这里茶林成片,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水边码头,都植有面积大小不一的茶树。居住在那里的少数民族,白族、壮族和哈尼族人民,很早就有了种茶、制茶和饮茶的生活习俗,并形成了自己民族
茶文化的独特风格。白族人烤茶和爱茶,是有其特色的。他们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只专门用来烤制
茶叶的小火盆和一口被叫做茶罐的小沙罐。晚饭后,劳作了一天的人们,有了休闲的机会。好客的白族人,邀三五知己,围坐在一起,边饮茶,边闲侃,欢笑声,茶香味,溢满厅堂。即兴时,姑娘和小伙子们,还一边唱歌,一边跳舞,一天的劳累全都烟消云散。壮乡有种“壮姑娘茶”,倘若你跟壮乡哥儿们闲侃时,他们会讲一段不平凡的传说给你听。公元641年(即唐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差人护送文成公主西嫁松赞干布。为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文成公主带去自己亲手制作的
茶叶,作为聘礼,以茶为情物。此后,茶便成了壮乡姑娘们向小伙子吐露爱心的一种方式。哈尼族的“土锅茶”,说来也十分有趣。远古时,寨里的一位小伙,猎得了一头恶豹,高兴地请来寨民,在家中吃豹肉饮米酒。客人们兴高彩烈地跳舞唱歌,当大家精疲力尽、口干舌燥时,主人赶忙烧了一锅水,让客人们解渴。水烧沸时,突然天气骤变,一股狂风吹过,屋外大小树木刮得东倒西歪,树叶纷纷扬扬地落下,有几片叶子掉入沸水之中,客人们喝了这水,都觉得既解渴又香甜。嗣后,这一消息传遍村村寨寨。人们在烧茶时,故意在锅中放入几片树叶,味道颇香甜,久而久之,便成了云南的一种“土锅茶”,并逐渐被寨民们应用和推广,形成了哈尼族人独特的“土锅茶”。当外人走来时,热情好客的哈尼族人,都会把你当作远方的亲人,用这种“土锅茶”招待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