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杭州校规:敬茶作揖后才下课
发布时间 2013-03-02 浏览 26636 次
可以读书。

读书也是循序渐进--首先读《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然后是《千家诗》、《神童诗》。之后轮到《诗品》、《鉴略》、《廿一史弹词》、《龙文鞭影》等等。

读齐了这些"课本",学生们才可以参加"童子试",考上了就是秀才。如果可以寻找名流推荐、保举,则可进入更高的学府就读,比如万松书院。

进万松书院很难。

万松书院保存有一份清代中后期的董事会名录,一共108人,分布于江浙沪11郡,负责保举优秀学生。万松书院在江浙沪一带招生,每年只招56人。几乎所有就读万松书院的学子都有一个共同的努力方向--考举人。

在万松书院,学生们才开始学习四书五经。

那时万松书院学生没有上下课的铃声,但却更加繁琐--上课前,要先请老师,然后拜孔子、向教授作揖行礼、敬茶、击鼓后,方能开始听讲;课上完后,学生要再次敬茶、谢师、作揖,等老师退场,然后才能下课。

清代,为了南北文化整合,杭州书院由弱转盛,竟至盛极一时,整个杭州府的书院前后共有31所,其中以敷文书院(今万松书院)、崇文书院、紫阳书院、诂经精舍四年夜书院最为闻名。

邵群告诉记者,当时书院的最高率领叫山长,就像今日的校长;其次叫监院,近似教育主任。学生年龄相差挺大,小的十几岁,老的四五十的也不少见。

山长一般都是名闻全国的学士,由当地的最高行政长官聘用。

所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那时书院的学生被列入某位老师的门墙后,还得客串老师家里的"小帮佣",甚至还得帮老师倒夜壶。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