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杭州校规:敬茶作揖后才下课
发布时间 2013-03-02 浏览 26635 次

丁云川从民国钟毓龙先生《说杭州》等书籍中寻找到当时学生生活的一些蛛丝马迹。紫阳书院当时大约两三百个学生,大都15岁以下,可住校,也可走读。"鸡鸣而起,秉烛读书"。

每年二月初二是招生考试,通过考试,方可录取入紫阳书院读书。考生还必须填写清楚祖上三代人的姓名、籍贯、职业、职位--身家清白才有资格参加考试。

孩子们从鸡叫开始考,一直到太阳下山,中午书院提供免费午餐。"可能并没有暑假。"丁云川查阅资料发现,书院每月考试两次,初二叫"朔考",十六叫"望考",书院十二月、一月不上课,先生和学生们都回家过年。

每年期末考试结束后,紫阳书院成绩前10名的学生可以得到官府的奖学金,奖学金分三等,合计1千大洋。

"当时崇文书院、敷文书院(今万松书院)、紫阳书院属于政府支持的民办重点学校,性质有点与今日的文澜中学有些相似。"丁云川说,清朝浙江巡抚专门为这3所书院每年拨款3千大洋,叫"奖赏税提息洋".

紫阳书院授课有规矩:刚开始读书必须先临帖练习书法,老师每天评优劣,书法过关后,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