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四川的茶文化,不能不提到四川的第一民俗--"摆龙门阵".当然,身处蜀南地区,大家免不了也会脱俗,和当地值得尊重或者信赖的领导和朋友饮茶、闲聊,这也是一大幸事--
也许是人口稠密、交往频繁的原因吧,四川人一般都健谈。这种人际交往方式,在其它地区叫侃大山、闲拉呱儿、讲故事、谈山海经、海吹、神聊、翻古等等,在四川,则有一个很别致的名称,叫"摆龙门阵"。
"摆龙门阵"是借代辞格词汇。古代时用兵布阵叫"摆阵",即根据形式布成各种阵式,如"火牛阵"、"八卦阵"、"天门阵"等等。这"龙门阵"就是从中引申而来的,因为旧时四川民居院落的大门称为"龙门","龙门"口常常有一片比较开阔的公用空地。由于一般人的居室都不太宽裕,这片空地自然就成了大家的日常社交空间。
"摆龙门阵"小而言之是一种语言现象,大而言之则是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它植根于四川,所以带有浓烈的巴蜀文化的色彩。细究起来,这一现象之所以产生于四川,除了前面所说的四川人口稠密交往频繁这一原因外,至少还有两方面不可忽视的因素:一是得天独厚的地域因素,一是悠久的人文历史因素。这一点,在蜀南地区尤为表现突出。
从地域来说,号称"天府之国"的四川,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好,加上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流灌溉体系,同其他区域相比较,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相对而言劳作较轻、闲暇较多、物质较优,因此有较充裕的时间和较恬然的心情去进行人际交往。假如你时刻置身于蜀南竹海这优美、惬意、抒怀的胜景,以这样的心情和人交往,肯定别有一番情趣。
从人文历史来说,自西汉文翁倡导文化以来,巴蜀成就了以司马相如、杨雄领衔的一大批文化人,代代相传,形成了四川重文的优良传统并积累起巴蜀文化丰厚的土壤。因此,这"龙门阵"也就随着四川文化的发展一代代地摆了下来。
谈到这里,大家在蜀南竹海也许体会到了蜀南人的热情和健谈。在景区里,气温适宜、环境优美,周围都是品茶聊天的好去处。每当游览之余,大伙儿停下来歇歇脚、稍稍小憩一下,在景区观光本身就难得闲暇,几个朋友便捧着茶杯端上椅凳,再叫老板摆上几种点心,来到竹亭、竹廊、竹筏或者湖边聚会。其间或由一人扯开话题,或三三两两自由漫谈,非常热闹。这场面,远远望去很象摆了一个什么阵。什么阵呢?既然摆上了,叫它"龙门阵"不就很好吗!于是乎约定俗成,"摆龙门阵"就借代为侃大山、讲故事之类的同义词而流传开来。 蜀南竹海人的的亲和力深得我们过往观光游客称道不已。犹如北方的小米和高粱等配料一经蜀南的水土、曲料所酿制就化为香醇的"五粮液",外来的山珍海味一被蜀南大厨用特有的佐料和方法所烹饪就成为川南菜一绝,外来的题材一经川南人之口摆出,一下子就变成"川味"十足的"龙门阵"了。
钱钟书先生说:"文史哲学宗教等,皆由民俗叙事生出。"诗人袁鹰的《清风小引》说到:"人生的妙谛,人类的至情,文化的精华,艺术的真善美,往往蕴育于日常生活的起居、行止、交往、饮食之中。""摆龙门阵"这种文化现象之所以能长期存在,就在于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由俗入雅,雅俗共赏,发挥多种功能。
蜀南地区的"龙门阵"文化与"茶文化"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相促进发展。它们经过不断完善发展,就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川南茶文化"的主体。这是蜀南人对祖国民族文化作出的值得骄傲的奉献。
过去饮茶可不像现在这样简单,古人饮茶有道,艺茶有术。中国茶文化中所体现的儒、道、佛各家的思想精髓,物质形式与精神理念、情操、道德、礼仪结合之巧妙,让人叹为观止。论"茶道"首推青城、峨眉,可要放在蜀南地区的话,大家会选择蜀南竹海,这里的自然环境、人文地理,还有撩人心扉的竹根水,都是茶道讲究的上佳条件,舍我其谁啊!自古中国就流传着许多与茶相关的民俗传说,千百年来,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有的故事,已经湮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而有些,至今还为人们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