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茶山深处亚诺村--基诺族人第一村(图)
发布时间 2009-06-11 浏览 28215 次
00至120元一天。据了解,当时请工最多的村民腰赛家每天请工12人,单是一天的工资开销就达600元。

据村里统计,就在茶叶价格低迷的今年头4个月,亚诺村村民的人均收入已经超过了2100元,而在最高的2007年,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了3.2万元。“村里早在2003年就成为基诺乡第一个全村修建起水泥路的村寨,目前已有119户人家住进了舒适的小洋楼。”村会计飘布鲁自豪地说,亚诺村就是名副其实的基诺第一寨。(记者 戴振华摄影报道) 

文化遗产举世罕见的人文奇葩

中华民族大家庭第56个兄弟的基诺族社会,1956年前尚属原始社会末期的农村公社。基诺族主要聚居于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该山乡海拔1000米以下被热带季雨林覆盖,千米以上满布着热带阔叶林,其中的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

基诺族在开发与保护这块祖国西南边疆的宝地时,又创造了由5个子文化合成的热带山林文化系统:13年一轮的山地轮作文化;以七音竹简为标志的狩猎采集文化;原始茶文化;奇异的歌唱文化;非凡的爱情文化。该文化系统的人文含量巨大而独特,以爱情文化为例,它实现了3大特点:一是爱情特性的自由展现与社会礼俗的融合,二是爱情形式的多样性与社会宽容共处,三是爱情人权的平等共享与社会总体和谐。如此非凡的爱情文化境界,在浩如烟海的古今爱情著作中找不到,就连当今世界的发达国家中也见不到。因此,从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言,它实属举世罕见的人文奇葩。

基诺社会没有阶级,却有由儿童、成年未婚男女、已婚者、家长、寨老等构成的5个年龄社层,且它们与传统文化密切相关,如歌唱文化就直接与年龄层相对应:婴幼儿听摇篮曲,儿童唱儿歌,成年未婚男女唱情歌,婚后唱礼俗歌,家长、寨老唱神性礼仪长歌,因此,歌唱便成为人们的天赋人权。

基诺热带山林文化的发现,出于笔者1958至2008年间的持续调研,但就在这50年间,我又目睹了它的总体消失。至于它消失的原因,一方面是1958至1976年间的“左”害,另一方面是山地轮作农业的主导地位在近20年来被橡胶等经济作物所取代。

自成系统的基诺热带山林文化虽不能再生,幸而尚存有通悉它的3位古稀口承传人,如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其中的特色典型文化仍可以在抢救中局部复活。

首先是3部神女长歌,它描述了当事男子在山间遇到神女求爱而神魂颠倒,并占卜后举行神圣婚礼取得巫师等任职资格的全过程,它是一种独特的神性爱情经典,在人类宗教发生学与神性文学起源上都具有无量价值。

其次,猎得大兽后即刻依例砍一棵大竹制作一套七音竹筒,随之奏出响彻山林的猎歌,究其动因,在于感谢主宰野兽的神女,从而为七声音阶起源这一世界性难题提供了一种原生的宝贵答案。

再次,如从每个山寨古稀长者记忆的特有歌曲中选出3至5首,作为寨歌,基诺乡也就有可能再度成为歌唱文化的海洋。总之,无文字基诺族在发展现代文化中,只有不脱离自已特有的充满人类古老智慧的文化根基,才能在科学继承中把热带山林文化发扬光大。(杜玉亭)(原题为《走进茶山深处基诺第一村 119户人家住进小洋楼》)

1  2  3  4  5  6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