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烘焙的理论基础知多少
发布时间 2013-04-16 浏览 23096 次
已舒展的平和状态的茶,产生较大的层压,与水的活泼度,以利3至4的排清功能。

排清:

在此位置,尽最大可能的将『陈』、『杂』透过水的导引,排出体外(『体外』意指茶体与机体)。

烘焙:

视目地的需求,选择所需温度,先期尚需注意前段未尽的陈、杂排放;后期以所需火候程度无注意重点。

冷却:

与烘焙点较低的一个阶段烘焙,较能使茶叶内部较难移动的叶脉、茎的水分,移转到叶肉部,再平均分布。

静置:

茶叶经过2至5之间较高温的过程,各结构会比较凌乱。虽经6阶段的盘整已有改善。如能再加7的静置到常温的疗伤,应会有较佳的表现。

烘焙历经上述过程中,初学者如能全程观察,对于一些老茶人的用语,如:火助水,水焙茶(水是主力,火是助力),能用80度做到的,决不用90度;能一次完成的也不做第二次规划(当然,以多次、长时烘焙以引其茶气的目的,另当别论。)。每个转换点皆以『清』的现象做判断基准,对『茶香不是香,清就是香』的境界,在此更能领会。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