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建寺山中,为报救命之恩,他在寺院周围播下了从峨眉山带来的茶籽,并精心用南泉水浇灌,以收取
茶叶酬谢恩人。有一年鹤溪一带瘟疫流行,老瘩和尚得知后马上采下寺院周围的茶树新芽制成干茶,并取寺旁南泉水烹煮,走门串户向病人施茶,没几天,喝过老瘩和尚施舍的茶汤的病人都获得康复,山民追问:“大师傅,你叫什么名字?”老瘩和尚低声念道“此身难报祖恩惠,留下寺茶照山明,我的名字就在这副楹联里,后来山民反复琢磨,方知大师傅原叫惠明和尚,为感大师之恩,山民把他化缘建造的寺院称作惠明寺,把他施舍的茶定名惠明茶,居住寺旁的畲民亦把村庄更名为惠明寺村。民间传说虽无据可考,但这一僧一茶、一寺一村巧妙地把
茶文化和佛教文化紧密的融合在一起广为流传,可见畲家
茶文化历史之悠长。如今惠明茶已成为畲家名优特产,由于采制精湛,品质优异,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还认定惠明茶为全国名牌产品。雅俗共赏茶诗文散见于各种史料中的茶记载、茶诗文是畲族
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茶记载记事详实,茶诗文赞赏得当,读来清新隽永。据《景宁畲族自治县志》记载,畲家创制的惠明茶明成化十八年(公元1482年)就被列为贡品,有《处州府志》记载为证,“入京马上争矜贵、黄封红裹呈枫宸”,诗句描叙了当时入京进贡非凡场面。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惠明茶荣膺美国旧金山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和金质奖章,景宁县把这一光荣历史载入《景宁县续志》称:“
茶叶各区皆有,唯惠明寺及氵祭头村出产优佳,民国四年得美利坚合众国万国博览会一等证书和金质奖章....。”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诗人严用光题咏《惠明寺茶歌》,“敕木山峰插苍,南泉列岫排嶙峋,古柏老松何足数、山中
茶叶殊超伦??旗枪一一相排列、满瓯色味良精醇,我闻当年陆羽著茶径,苦香茗多良因、四十三品别高下,千秋俎豆祀茶神,洛阳卢仝最相识、饮过七碗无逡巡,二公不到南泉地、坐令异卉嗟沉沦......" 茶歌描素了茶区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优异的名茶品质,憾叹唐代茶圣陆羽和颇有见识的卢仝没到过这偏僻的惠明寺,未将茶中珍品载入史册。1929年德国学者史图博来景宁敕木山区,对畲族历史和风情民俗开展调查,亲身饱受了畲民以茶为礼,以茶待客的热情好客,在他撰写的《浙江景宁敕木山畲民调查记》中,挥笔留下“人客落寮就面座,一碗浓茶无须讨,路里颈燥忖茶食,心里想来食几多”的赞句。畲族是一个善于歌唱的民族,他们以歌佐茶,以茶作歌,歌唱社会主义好、歌唱畲家新生活,如《畲民向党献茗茶》、“畲民勤劳多种茶、水甜茶香遍畲家、金杯玉盏捧手上、敬向给党献茗茶”。喝出了畲民一心向党的一片忠心。畲族
茶文化是中华
茶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1979年著名茶学家庄晚芳教授等人编著的《中国名茶》、1991年陈宗懋研究员主编的《中国茶经》专著,先后对畲家惠明茶作了详尽记述,本县文艺作者肃坚撰写,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反映景宁畲族人民茶事活动的影片《喜鹊岭茶歌》亦已上影,畲族
茶文化已向纵深发展。(作者:王建林)文章来源: 畲族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