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吨。1958年后,由于受“大跃进”影响,盲目“放卫星”,片面强调以粮为纲,错误地提出“
茶叶不能当饭吃”,造成毁茶种粮,茶园失管,全区
茶叶产量直线下降。1962年,茶园面积减至28.66万亩,
茶叶产量减至2173吨。嗣后,虽作纠正,但又遇上“文化大革命”,
茶叶生产发展不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区
茶叶生产普遍实行以家庭承包为主的责任制,极大地调动茶农的生产积极性,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促进
茶叶生产、销售、出口创汇,
茶叶产品结构趋向合理,各县名、优茶品种得到开发,经济效益显著。改革开放以来,全区
茶叶生产在种植面积、产量、产值、上缴国家税收、推广茶树良种及开发名优茶产品诸方面均位居全省第一。但也存在高产优质茶园面积不大,平均单产低,
茶叶深加工方面尚未迈出大步,
茶叶市场开发后劲不足,部分从事
茶叶生产加工、经销的企业管理不善,一些名优茶产品缺少质量标准化规程等问题。1992年,全区有茶园面积63.35万亩,其中采摘面积45.51亩;
茶叶产量 21091吨,其中名优茶产量为 1425吨,约占 15%。年上交国家产品税、特产税350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