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型颇多,品质亦因季节而异,其中以“凤凰单丛”为最佳品。而凤凰单丛中,尤以凤凰山乌峒顶单丛茶的品质最优,向来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之称,据说冲泡时在几步之外便能闻其香味,饮之回味无穷。饮茶之风,全国皆有,何以潮汕工夫茶能脱颖而出?关键就在于“工夫”二字,先前已讲了其对茶具、水和
茶叶的讲究工夫,接下来就是其与众不同的冲法工夫了。泡茶有三步,相信许多人都有目睹过潮汕人泡茶的经过吧!首先用开水将茶具消毒,再下
茶叶,下
茶叶不可太吝啬,但亦不能贪多。下泡壶容积的三分二为宜。
茶叶在水里一泡,就会舒筋展骨“胖”了起来,且“胖”得可爱,恰到好处,盈满茶壶。干
茶叶被开水如此一泡,立刻猛吐白沫,水面马上浮上些许白泡沫,泡沫里会有些许灰尘,如此泡沫如此灰尘,应当用茶壶盖子慢慢地把它们弄到一旁,待泡沫聚到一起,再用盖子将其挑出盖外。当然,这道“盖沫”功夫不是初学者所能轻易做到的,一般初学者往往要挑几次,泡沫方肯破头。同时,第一泡茶不能怜惜,应将倒掉。因为再干净的
茶叶都难免带着多多少少的灰尘。其次是筛茶。关于酾茶也是有学问的,有四字诀:低、快、匀、尽。酾茶切不可高,高则香味散失,泡沫四起,对客人不尊敬;“快”则是为了使香味不散失,且保持热度;“匀”则是保持各个茶盅均匀承茶,其名曰“关公巡城,韩信点兵”,所谓“关公巡城,韩信点兵”,其实就是把茶杯靠在一起让茶杯轮流筛,不能筛满一杯再去筛另一杯,这样会使茶色浓淡不均,以示对座中客人一样尊重;“尽”就是不要让余水留在壶中,因为只要没有水在,单宁就不能溶解,茶才不会苦涩。第三,每杯筛入多少茶也颇有讲究,相信深谙功夫茶的朋友都明白。如果茶汁不足一半,说明主人瞧不起客人,这是一种鄙夷的暗号,遇到这种情况请最好先走为妙。如果茶杯都筛得满满,是表示你呆得太久了,若这并非主人下“逐客令”请你回去,则是主人不想再泡茶了。所以一般筛茶都以八分为宜,讲究适可而止。酒有酒道,茶有茶德,潮汕功夫茶也有自己独特的一种茶规。筛茶人筛完茶之后,自己不能先饮,要等到别人端杯后自己方能端杯。这与酒道的“先干为敬”恰恰相反。而当筛茶人以“先干为敬”先端杯上饮时,已经犯上功夫茶之大忌。可见,功夫茶是有很多茶规的。如果你自以为聪明,认为喝酒的酒道你会,喝茶的茶德也是差不多,那你就会莫名其妙且不知不觉地冒犯了别人而自己都不知道。在潮汕地区,有着“茶三酒四”的一种说法。究竟是何意思呢?其实这指的是喝茶时一个茶几上放着三个茶杯,而喝酒时要就得放上四个酒杯。然,随着时间流水的冲刷,现在潮汕地区大部分人都变得不喜欢单数,所以每每喝茶时总是放了四个茶杯在茶几上。至于喝茶时要端取哪一杯呢,这也是很有讲究的,切不可隔杯取杯,否则会被视为无礼。如果主人催客人饮茶时,主人会用左手手指轻叩茶几,右掌向上伸出,来个“请”的姿势。茶曰功夫出潮汕,香浓五内醉终宵。人言佳酿撩人兴,我谓津回味更饶!潮汕人格外嗜好工夫茶,家家户户、办公室、车间、工地几乎随处都备有工夫茶具,可谓可以一天不吃饭但不可一日不喝工夫茶……一盅工夫茶,喝到嘴里,只不过一小口,可是,它盛的学问却是一口井,足见宇宙间学问之多……相信大家也都看出,潮汕功夫茶的茶艺无疑是一种无形的艺术,也是潮汕人的象征,更是一种无言的德行,同时也是潮汕人团结的桥梁。茶浓情更浓,永远追求世界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