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树虫害--茶树茶叶白
下一主题:茶树长白盾蚧
我国已记载的茶树病虫害种类多达到820种,病虫害每年给茶叶生产造成大约15%左右的产量损失,在局部地区和局部年份损失更大。而茶园生态的特殊性,使得昆虫栖息环境相对稳定,由于食物网复杂,受到昆虫种群内及种间反馈机制的限制,单种种群数量稳定,即优势种群往往能稳定地保持优势,在经济地位上比较突出。也就是说,茶园中虽有多种害虫存在,但通常只有1、2种或2、3种关键害虫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因此整个茶园害虫防治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对关键性害虫的防治对策。
关键性害虫不一定是数量最多的种类。如茶二叉蚜,其发生数量常常比茶尺蠖要多得多,但茶树对蚜虫为害的耐受力强,蚜虫又常常受到天敌、采摘等因素的制约,尽管其数量很多,但并不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成为关键性害虫。另外不同地区的茶园害虫,由于各自处在不同的农业生态系中,发生的数量和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尽相同的,甚至同一地区茶园的不同地块也不相同。因此,确定关键性的害虫在茶园害虫生态调控中就显得十分必要。作为关键性害虫主要有以下特点:①害虫的为害期与寄主作物的收获部位敏感受害期同步,②对寄主作物的损害超过了寄主的补偿能力和忍受限度;③种群经常活动在经济损失水平范围上下,或完全超过。
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的原理就是在了解茶园这种特殊生态环境的基础上,按照生态学的基本原则,从害虫、天敌、茶树及其他生物和周围环境整体出发,在充分调查、掌握茶园生态系统及周围环境的生物群落结构的前提下,研究各种生物与非生物因素之间的联系;掌握各种益、害生物种群的发生消长规律及相互关系;全面考虑各种措施的控制效果、相互联系、连锁反应及对茶树生长发育的影响,充分发挥以茶树为主体的,以茶园环境为基础的自然调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