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害虫生态调控的主要技术措施
发布时间 2009-06-18 浏览 27659 次
比例,才能控制害虫的大发生和有利于天敌的生存繁殖。例如,扑食蚜虫的瓢虫,据研究表明,瓢蚜比保持1:280为宜,若瓢虫多,蚜虫少,当蚜虫被食光后,成虫可飞迁他处寻食,但幼虫多因食料少互相残杀而大量死亡。为了维持生态系统中的平衡,许多专家认为:可以人为的保留一部分害虫,以保证天敌与害虫的同步性。

  

  ④专一性 在生防中,应用一种天敌只能控制一种害虫或一类害虫,对其他害虫却无能为力。因此,应用生物防治茶树害虫时,须注意多种天敌的配合,以控制多种害虫;同时与农业措施,物理防治等协调配合起来,以发挥生物防治的威力。 3、生物防治的方法

  

   ①给天敌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茶园周围种植杉、棕、苦楝等防护林和行道树,或采用茶林间作、茶果间作,幼龄茶园种绿肥,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均可给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在进行茶园耕作、修剪等人为干扰较大的农活时给天敌一个缓冲地带,减少天敌的损伤。在生态环境较简单的茶园,可设置人工鸟巢,招引和保护大山雀、画眉、八哥等鸟类进园捕食害虫。

  

  ②结合农业措施保护天敌 茶园修剪、台刈下来的茶树枝叶,先集中堆放在茶园附近,让天敌飞回茶园后再处理。人工采除的害虫卵块、虫苞、护囊等均有不少天敌寄生,宜分别放入寄生蜂保护器或堆放于适当地方,待寄生蜂、寄生蝇等天敌羽化飞回茶园后,再集中处理。

  

  ③人工助迁天敌 在茶园中,害虫、天敌常伴随而生,特别是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昆虫更是如此。害虫大发生时,天敌种群数量也逐渐上升;随着天敌种群数量的增多,害虫数量减少时,则天敌因食料缺乏,常互相残杀,使天敌数量减少。因此可从天敌密度大的地块,成对地移放天敌到天敌少、寄主多有地块中去发挥其控制力,扩大繁殖。

  

  ④引进微生物治虫 茶园生态环境较稳定,温湿度适宜,极有利于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和流行,可从茶树害虫的病尸上分离苏云杆菌等各种病菌,再释放到茶园中去均能很好地造成再感染和流行。从全国各地引进的白僵菌、虫草菌、苏云杆菌、茶尺蠖核型多角体病毒等均能在茶园很好地建立种群和扩散。

  

  ⑤建立天敌昆虫的中间寄主和补充营养基地

  

  部分寄生性天敌昆虫(寄生蜂、寄生蝇)和捕食性天敌昆虫(食蚜蝇)羽化后,需吮吸花蜜进行补充营养,然后觅找寄主进行产卵繁殖。因此为了延长天敌昆虫的寿命和增加产卵量,可在茶园周围种植一些不同时期开花的蜜源植物,作为天敌昆虫和补充营养基地,同时也可以美化茶园环境。 五、强调新技术在害虫生态调控中的应用,发展生物合理防治制剂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的日益重视,要求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呼声高涨,一些对人畜及生态环境相对安全的生物合理防治制剂相继被开发出来。目前,可作为有机茶园使用的苏云杆菌(Bt)制剂对茶毛虫、茶黑毒蛾等鳞翅目害虫均有一定的防效。植物源农药如苦楝素、除虫菊和鱼藤酮等具有杀虫活性,对鳞翅目害虫和假眼小绿叶蝉等有一定的作用。利用病毒防治茶尺蠖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白僵对茶丽纹象甲和假眼小绿叶蝉的防治也提到了证实。

  

  与此同时,用来诱杀和干扰昆虫正常行为的昆虫性信息素已成为害虫管理的重要手段。国外通过使用棉红铃虫性信息素防治棉红铃虫可达到100%干扰交配。棉田卵量减少50-70%,效果十分显著。茶园害虫的性信息素研究已有多年,在日本已开始利用茶卷叶蛾的性外激素干扰和防治茶卷叶蛾;尽管目前国内应用不多,但在今后害虫防治中具有很好的前景。

  

  由于灯光诱杀技术的发展,新型的杀虫灯运用光、波、色、味四种诱杀方式,选用了能避免天敌习性,但对植食性害虫有极强的诱杀力的光源、波长、波段。因而对天敌相对安全,而对害虫诱杀量大,种类多,杀虫谱广,其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这项技术将会越来越受到重视。

1  2  3  4  5  6  7  8  9  10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