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优茶:机采成本仅为手采的二十分之一
发布时间 2015-05-26 浏览 25683 次
始用机采,总产量中机采比例已达四成,成本仅为手工采摘的二十分之一。

“关键还是前期树冠的培养,以及与之同步的茶园肥培管理。”柯桥区农业局高级农艺师金银永告诉记者,原先平水日铸茶的土种形状不一,出芽时间、长短差异较大,而且品种杂乱,要实行机采十分困难。

他们首先进行品种良种化,选用生长旺盛、分枝密度大的无性系良种,以单条或双条栽方式种植;在管理过程中增加肥料,将原先每亩100公斤菜籽饼的施用量提高一倍,目的都是让出芽更加整齐。从开始改良到投产,整个过程需四到五年,期间成本较高,平均为8000元/亩。

金银永说,即使这样,春茶采摘季的前半个月,仍需手工采摘,因为必须等茶树树冠面上七成以上为一芽三叶鲜叶,且芽叶平均高度约达6厘米,才可进行机械化采摘,所用机械则与普通机采器无异。

采下鲜叶后,柯桥有两种做法进行分拣:一种为干茶分级机,另一种为鲜叶分级机。前者利用色选机,对干茶进行分拣,主要是将茶梗、黄叶、碎末等分离,剩余的则统一包装,因成本较低,多受企业欢迎;后者则先将鲜叶经分级机分为一芽一叶、二叶和单芽,一芽三叶及以上和碎片三个级别,再进行后续加工,目前发展势头较猛。较手采的平水日铸茶而言,机采茶价格仅为其一半,且因机采茶叶形较大,味道比手采茶略为浓厚。

在汤色、香气、滋味等主观评价上,机采的名优茶与手采的相差不大,但外形上仍有较大差距。另外,由于机采对茶园要求严格,前期改良需投入较大资金,也让许多茶企望而却步。

浙江省农技推广中心茶桑科负责人陆德彪告诉记者:“名优茶的机采之路要顺畅,除了相关技术的攻关与推广,还需饮茶观念的更新换代。”近年来,为了引导茶企和消费者不要过多关注茶叶外观,浙江在对名优茶进行品质感官评价时,已逐渐弱化外形感官这一项目的比分。

目前,按照树冠培育、机采鲜叶分级、毛茶精制、示范基地建设等不同内容,浙江正进行各有侧重的技术与设备攻关以及成果转化与推广。根据计划,到2017年底,浙江将在各产茶地市至少建立5个名优茶机采机制示范点,机采面积达到6.5万亩,待试点示范成熟后,再向各地推广。 来源: 农民日报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