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贮玉米与普通玉米相比,既有共性也有区别。”魏宏阳说,“种养结合的模式很重要,从种子到种植再到畜牧产业应该是一个完整的链条。要建立一个像普通玉米一样的政策扶持、技术支撑体系。”
在很多地区,农民不愿种植或大面积种植青贮玉米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怕没人收,通过种养结合的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下游需求的问题。“畜牧业发展要与青贮玉米发展相配套。”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教授赵明说,“在运作模式上,以养殖大户为龙头带动青贮玉米的种植,从而做到产业化,企业唱主角,带动畜牧业发展,进而带动青贮玉米发展。种植模式会随着运作模式而改变,同时也会对品种提出更高的要求。”
除了种养结合的模式以及优良的品种,售后服务、技术指导、专业化服务也是整个产业链至关重要的一部分。“种子企业生产种子、管理部门监管市场、农民买种子种青贮玉米、奶牛场收玉米喂牛、牛奶进入市场,各个环节都需要串联在一起,协调不好整个产业链就会出问题。”河南大京九种业有限公司首席育种家刘杭说,“除了大链条中各个环节的协调外,就单单种植青贮玉米这一个环节中,从种子的售后服务技术指导到大型机械收获,现在做得都不是很好。”
育种要在抗倒伏和品质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有很多青贮玉米品种使用热带种质资源做亲本,这就导致制种环节非常容易出现问题。制种难就意味着种子贵,种子贵农民当然不愿意买,品种也就难推广。”
青贮玉米规模化种植之后,一方面可以作为优质饲料,另一方面还能产生大量有机肥料反哺农田,就青贮玉米本身而言,还可以有效减少秸秆焚烧。很多奶牛场为了追求牛奶的高品质,不但要求青贮玉米种植时不能使用农药,甚至连种衣剂都不允许使用。这样一来,就对青贮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目前大部分青贮玉米品种的抗病性都比较好,而青贮玉米比籽粒型玉米收获早很多,可以避开很多病虫害。玉米黑丝穗病和倒伏是影响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主要因素。“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含量就决定了玉米的抗倒伏能力。”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奶牛营养与牛奶质量专家曹志军告诉笔者,“从畜牧业角度讲,玉米的木质素含量过高会导致奶牛可吸收的营养物质下降,木质素含量低消化率就高,所以育种家要在抗倒伏和青贮玉米品质上找到一个平衡点。”
此外,影响青贮玉米质量的因素中,除品种外,收获期也至关重要,收获晚淀粉含量高,而收获早木质素含量低。
“有很多青贮玉米品种使用热带种质资源做亲本,这就导致制种环节非常容易出现问题。”赵久然说,“制种难就意味着种子贵,种子贵农民当然不愿意买,品种也就难推广。”
青贮玉米是不是种得越密越好呢?“青贮玉米虽然要密植,但也不是越密越好。”刘杭说,“就目前品种而言,每亩4500~5000株的密度比较好,这样一来产量高品质好,如果密度过大干物质含量就会降低,淀粉、蛋白质等营养成分会变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