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紫阳县在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方面给你们企业有那些扶持?你们企业在扶持茶农发展主导产业,促进茶农增收方面做了那些工作?
郑红丹:有没有龙头企业作支撑是产业化的重要标志。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培育发展龙头企业,通过各方面努力,于2005年组建成立了陕西省紫阳富硒茶业有限公司,本公司是由13家法人企业自愿参股组建,注册资本金888万元。在企业的发展上,县委、县政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倾斜扶持。一是在项目上支持企业积极争取申报陕南突破发展体系建设、省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品牌发展、扶贫贴息、财政科技扶贫等项目,在项目的支持下,企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重大进步。二是积极协调了银企关系,取得了各商业银行的支持,为茶叶企业生产季节注入了流动资金,切实解决了企业流动资金匮乏的难题。三是组织举办和支持参与了茶叶节会,积极向外宣传推介企业产品,使“春独早”牌紫阳富硒茶在短短的几年内在省内外有了较大的市场影响。
近几年来,公司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组织和动员成员企业以加工厂为中心,带动周边农户利用好田好地建设良种丰产茶园2万亩,建设清洁化茶叶加工厂10家,标准化初制加工厂40家,有机茶园认证2.95万亩,有机茶加工厂12家,初步形成了龙头企业带骨干加工企业,骨干加工企业带初制加工厂,初制加工厂带农户的产业生产经营格局。每年促进茶农增收在1000万元以上。
记者:据了解,紫阳县在茶山土地流转方面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并取得一定成效?
郑红丹:在紫阳县强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和发展“两高一优”农产业的过程中,搞好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茶叶作为紫阳农业产业的最大支柱产业,率先走出一步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因此,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于2006年开始在茶叶基地乡镇新建精品茶园。具体做法是:选择茶叶基地乡镇,在政府的组织和扶持下,由茶叶加工企业或种植业大户将相对集中连片的好田好地租用,一次性签定20年土地租用合同,用于新建无性系良种丰产茶园,截止目前,全面按这种模式新建的茶园近3000亩。这种土地流转模式,从目前来看,达到各方都满意的结果。从农户看,在取得合理租金的同时,又可参与茶园建设和管理获得劳务收入,不减收反而增收;从业主看,在获得政府扶持的同时,又为自身原发展奠定了基础,并通过精品茶园的示范作用带动周边农户提高管理水平,为获取优质原料建立了长效机制;从产业发展看,起到了专业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的覆射带动作用,促进了由粗放型农业向效益型农业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