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徽州茶商
下一主题:紫阳贡茶:我国最早的
1000多年来,《茶经》在世界上一直保持着权威地位,刊刻不绝,还被译成日、英、俄等国文字,对后世茶叶生产和茶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煎茶水记》唐张又新撰,公元825年前后问世,一卷。《太平广记》原称其为《水经》,后因怕与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相混,遂改成《煎茶水记》。全书约900字,主要叙述茶汤品质与宜茶用水的关系,着重于品水。作者认为山水、江水、河水、井水性质不同会影响茶汤的色、香、味。作者曾亲自乘舟汲水加以比较,认为浙江桐庐江严子滩水和永嘉仙岩瀑布水均比刘伯刍所评长江南零水好。并认为陆羽煮茶之水用山水者等,用江水、井水者下等的说法不够考究。作者将各水重新品评为20个等级。并认为用产茶地的水烹茶都好;茶汤品质不完全受水的影响,善烹、洁器也很重要。
《采茶录》 唐温庭筠撰于公元860年前后,约失传于北宋,仅存辨、嗜、易、苦、致五类一则,记事不足400字。辨:叙述陆羽辨别南零水;嗜:讲陆龟蒙嗜茶,写品茶诗一首;易:讲述刘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