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扬州的茶社与茶楼
下一主题:露天茶铺赚“阳光钱”
这种茶馆可以说是一天到晚不失闲。早晨一下板儿,这屋子里就坐满了瓦木匠、红白口儿上的和跑大棚的,坐那儿喝茶闲聊带等活儿。
过去包工头儿没事满处找活儿去,一旦活儿找下来了,就上这种茶馆去找干活儿的。无论是哪种工匠一下子准能找齐喽,然后谈好价钱付茶资跟随包工头儿走人;等活儿干完啦,把工钱交家里买“棒子面儿”,自己又上茶馆泡着等活儿来了……
这拨儿人走了以后,盯到上午九点多钟,喊完嗓子遛完鸟的又来了。把茶沏上以后,开始相互攀比谁的鸟会哨得套路多,谁的鸟笼子最讲究……一直到吃晌午饭才各自回家。
到了下午一点多钟,攒子上打硬鼓儿“收潮银子”的和“梨园行” 的又都来了。“打鼓儿的”在这里边喝茶边相互传递着信息,捎带手在这儿走点货。 而“梨园行”的则是专门在这儿等活儿,都是一些三四路和边边沿沿的角色。因为那个时候都是私人挑班,像梅、尚、程、荀等等都是自己成立演出班社,不像现在剧团全是国营的。
那会儿私人挑班,里面主要是养着一些头、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