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抗战前我国茶业和茶叶
发布时间 2009-07-04 浏览 24903 次
桥,也跟着成立了茶叶改良机构;安徽建设厅在1933年3 月,也通过省府公布祁门茶场“组织规程”,将原祁门场接管改名为 “安徽省立茶叶改良场” ①。1934年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成立, 其农业处进一步提议,将江西修水和安徽祁门的茶叶改良场合并为一 场,场部设在祁门,经费由农业处补助。1936年,农业处撤销, 茶业行政仍由实业部领导,祁门茶场复归省立,由中央每年补助经费 数万元。中央补贴的这一体制一定,福建、浙江和湖北等省,也相继 成立了类似的机构。如1935年福建在崇安、福安,浙江在嵊县三 界,湖北在蒲圻羊楼洞等地,都相率成立了不少类似的改良场厂 ②。 因此,这一时期茶叶科技队伍空前扩大,设备也得到一定改善,我国 茶叶工作者在近代茶叶科技的研究和推广方面,也相应作出了许多显 著的成绩。以修水茶业改良场为例,1933年4月由中央农业实验 所三单位接办,至6月底的《中央日报》就报道称:“现闻该场头茶 已转运到沪,经各大茶号及购茶洋行品评,红茶之色香味均极良佳, 其优者堪与印锡红茶相匹敌,次者
1  2  3  4  5  6  7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