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茶的国际话语权困局
发布时间 2009-05-17 浏览 28916 次
没有问题,但如果用的是欧盟农药就很难说了;再有,国际上的检测方法和中国不同:国际上用的是干茶检测法(检验叶末),而中国是湿测法(检测茶叶浸出的汤水);当然,环境污染对茶叶的品质也有影响。

  实际上,这些都仅是外部因素,中国茶业更重要的发展瓶颈出自于内部。

  一是产业化程度低。中国茶树种植是以农户为主体的小农生产,缺乏集约化、规模化生产,导致茶叶产品较难控制;二是从业人员多(近8000万),但管理分散,且人员素质较低;三是科技化程度低。

  王庆告诉记者:“外国茶企都采用机械加工,因此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由此产品价格的竞争力较强。但中国茶要做名优茶,无法采用这种模式。例如一斤龙井至少要采3万个芽头炒制而成,一个采茶工人要采3万次,人力成本高是造成中国茶价格高的一大原因。企业的加工能力、加工水平和对茶叶的相关研究也都比较弱。”

  陈楚平则忧心目前茶界的人才断层。“解放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茶叶科学研究的力量是相当雄厚的,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但后来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