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高山茶和平地茶
下一主题:幼龄茶树“分段矮化法
1、永久、短期(草本)、临时(插荫枝)相结合。 2、速荫树种与迟荫树种相搭配。 3、树种的根系深,不与茶树在表土层争肥争水,或能增进地力。 4、与茶树没有或少有同一的病虫害。 5、荫蔽效果好。 6、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三、护荫植物行向、行株距
荫蔽树的行向,应与旱季午后太阳光线垂直,旱季太阳东出南落,即东向南,因而定植的行向应根据茶地坡向具体情况而定。
行距:定植行距10米,成林后抽伐一行,保留行距20米,或每六个茶行,定植一行复荫树。株距:定植株距5米,保留株距10米,每亩定植12株,成林后,疏伐保留6株。
四、行道树:
道路旁都应种植行道树,主干道两边种,每边种三行,靠路一行为高树种,靠茶园应为矮树种,株距3米。次干道(少量行车)两边各种一行,株距3米。工作道、步行道一行,靠外边,株距5米。
五、防风林
在茶园当风口一线种植防风林带,林带方向与风向垂直,迎风面为枝叶稀疏树种,背风面为密冠树种,一般5—8行,行株距2—3米,防洪沟边种1—2行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