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吹香嚼蕊,云在茶香—
下一主题:雪芽清韵--黄老邪
2007.1.28
日前,收到某茶刊2007年第1期杂志。打开一看,拙茶文和图片如期刊发了,通读之余,却有些不忿。原来,文中正确的“若深杯”硬是被改成了以讹传讹的“若琛杯”。
早在数年前,因为客居潮汕及嗜好工夫茶的原因,对于工夫名器之一的“若深杯”多少有些粗浅的认识。记得在某专业论坛,还就“深”和“琛”进行过简单的说明。当然,这和我当年赴潮州念一堂拜访香白先生,一睹“若深器”实物,以及工夫茶之启蒙老师颙若斋主的影响有关。
于是,我不厌其烦地向编辑解释这一切,表明“若深”是对的。事情的发展很有戏剧性,起先,编辑问了其他编辑,几乎一致认定应该是“若琛”。后来,他们还致电某重量级专家,结果老人家告诉他们是“若琛”。其实,这位专家我不仅认识,彼此还是忘年之交。去年10月初的时候,因为“工夫茶”与“功夫茶”的商榷话题,我还特意提过“若深”一事的,可能老人家忘了。
我再次告知编辑,但还是没达成正确的共识。再后来,认真严谨的老人找出了香白先生的“若深器”实物底款照片,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