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由来
发布时间 2009-05-26 浏览 22226 次

乌龙茶制作工艺的由来

武夷茶自宋、元开始列为贡茶时,都是以被称作“龙团凤饼”的茶团或茶饼进贡。明初,朱元璋推行休养生息政策,颁令罢造龙团,改制工艺亟需改良。明未,黄山僧人入住天心永乐禅寺,专事制茶,并引入松萝制法,以炒代蒸,做出来的茶叶虽然色、香、形俱佳,但略有苦涩之味,仍不尽理想。

1646年,清兵入闽,途经武夷山天心永乐禅寺,恰逢采茶时节,疲惫的士兵们一时找不到住所,干脆就睡在刚采摘的茶叶堆上。士兵走后,茶叶已变软,部份叶片边缘发红。僧人们痛心不已,但又舍不得废弃,只好照常制作。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做出来的茶不但香高味浓,而且完全没有松萝茶的苦涩之味。原来,士兵们厉经军旅劳顿,在茶表上睡觉时难免辗转反侧,这无意中完成了茶叶“做青”的工序,为茶叶起到了发酵的效果。而这恰到好处的“发酵”正是后来乌龙茶制作的点睛之笔。

制茶僧们经过反复推敲和试验,终于摸索出了一整套完整的制作工艺,包括萎凋(凉青、晒青)、做青(摇青、晾青)、炒青、揉捻、烘焙等五大环节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