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叶瘿螨
下一主题:茶园病虫害控制
茶叶枯病是我国江南和江北茶区茶树芽叶的重要病害,分布在浙江、江苏、安徽、广东、湖南等省茶区。主要为害春茶幼芽和嫩芽。该病发生严重的茶园,梢发病率可达70%,春茶减产约30%,而且茶叶品质下降,开采期推迟,使茶农经济效益大大下降。
1、症状 症斑开始在叶尖或叶缘发生,病斑呈黄褐色,以后扩大呈不规则形,无明显边缘。后期病斑上散生黑褐色细小粒点,以正面居多,病叶已破裂扭曲。幼芽、鳞片、鱼叶均可变褐,病压萎缩不能伸展,后期呈黑褐色枯焦状,严重者整个嫩梢枯死。
2、发病规律 茶芽枯病是由真菌侵染引起的。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器在老病叶或越冬茶叶中越冬。竖年春天气温上升至8℃以上时形成器孢子,在潮湿中释放孢子,并随雨水溅泼而传播,侵染幼嫩芽叶,2~3天后出现新病斑,进行扩展蔓延。本病属低温高湿性病害,仅在春茶期发生。春茶萌芽期3月底至4月初开始发病,春茶盛采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最高气温在20~25℃时为发病盛期。6月中旬以后最高气温达29℃以上时停止发病。此外,茶叶内含成分也是影响发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