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湿害改良
发布时间 2010-04-22 浏览 22237 次

1、难透水型湿害 这类湿害一般在低丘红壤、粘重黄棕壤土区较常见,改良的方法是开暗沟排水。暗沟沟道用石块、砖块或水泥块砌成桥洞形,排水沟截面积不小于25厘米×30厘米,主沟还应更大,要设在难透水层以下,距地面松土层深度超过50厘米。两沟相隔约1.3米左右,如为土壤粘重、降雨量多的地区,距离可稍近一些。砌好沟道,对沟道上方左右的难透水层要进行破塥深耕,近沟处深些。两沟中浅些,以形成向沟道倾斜的沥水面。

2、集水型湿害 在缓坡低凹位置,急坡转为缓坡地点,由于地表水和土内径流汇集而土壤质地又较粘,透水性差,以致水流缓慢,或被阻留而出现湿害。如集水面较大,又在大雨久雨时期,土壤处于过湿状态,茶树就受严重湿害。这种湿害须用明沟截水和暗沟排水相结合的方式改良。来自坡面上的水要深挖横向或环形明沟引入溪流;在茶园内顺坡向开暗沟排水,主支沟配合,出水口开在最低处。

3、在下水型湿害 狭谷低地、水库、水塘、渠道的下方以及溪流两旁都易出现湿害。如果地下水位很高,中下层土壤潜育化明显,亚

1  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