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青顶机制工艺及加工技术
发布时间 2010-07-15 浏览 23856 次

天目青顶产于浙江省临安天目山区,长期以来都靠手工制作,工效低,质量不稳定。为了适应名茶生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需要,自1992年起,临安市农业局就组织力量进行机制工艺探索。2004年,使茶叶产业协会又和浙江省茶叶学会“老茶缘”专家组合作,组织有关科技人员和民间制茶高手对天目青顶的机制工艺进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果。

1、工艺流程

天目青顶属烘焙型绿茶,分5个品级,依次是顶谷、雨前、梅尖、梅白和小青。其中顶谷和雨前的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杀二青→揉捻→理条→复理→足火提香;梅尖、梅白和小青的工艺流程为:鲜叶摊放→杀青→初揉→杀二青→复揉→毛火→足火提香。

2、加工技术

天目青顶各品级相应的鲜叶标准为:顶谷:一叶包芽;雨前:一芽一叶初展,芽长于叶,芽叶长度2.5cm左右;梅尖:一芽一二叶初展,芽叶大致相平,芽叶长度3cm左右;梅白:一芽一二叶,芽短于叶,芽叶长度3cm左右;小青:一芽二三叶,芽叶长度3.5~4.0cm。

鲜叶应分级验收,不同级别、品种的鲜叶

1  2  3  4  5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