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纳西族的盐巴茶茶艺
下一主题:紧压茶的冲泡
1957年春由潮安翁辉东先生撰写的《潮州茶经——工夫茶》,曾对潮州工夫茶艺作了系统、明晰的阐述。(参见“附录”)他在(茶之本质)中说:“潮人所嗜,在产区则为武夷、安溪……在品种则为奇种、铁观音。”
铁观音原产福建安溪,至今仍为工夫茶客所钟爱。在海内外多次名茶评比中,铁观音经常名列前茅。
关于铁观音的得名,有两种传说。一说是茶农魏饮在山上发现一棵闪闪发亮的茶树,遂挖回家精心培育,其茶叶制成后沉重似铁,香味极佳,疑为观音所赐,故名为铁观音。
另一说是乾隆初年,由书生王士谅在南上观音岩下发见,于是移植于南轩之圃,成茶芳香异常。乾隆六年,王赴京师谒相国方望溪,携此茶相赠。方将茶转进内廷,后乾隆召见,问清来由以后,因赐名“南岩铁观音”。
铁观音滋味醇厚,向有“七泡有余香”之美誉。其外观色泽油亮,茶条表面凝集有一层白霜;又因揉捻手法精巧,条索紧结如螺头,纳茶入罐十分方便,故成为工夫茶之佳选。但从六十年代以米,随着凤凰水仙茶系的崛起,铁观音(包括色种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