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保温杯泡茶应有的科学
下一主题:工夫茶里有讲究
始见罗茶之具
在唐代,当茶碾末后,必须放入罗子里筛,用来分开精粗,以便贮用。但罗子是个什么样子的,谁也说不清楚。陆羽在《茶经茶之器》篇有“罗合”一节,说它是一个“以竹节为之”或“屈杉以漆之”的有盖的盒子。用来罗茶的是用“巨竹剖而屈之成型,再绷上纱绢”的。看来,这倒和南宋审安老人在《茶具十二先生》中画出的“罗枢密”甚是相似。但在考古材料和传世品中,从未见过这样圆圆的罗子。因此,法门寺这件出土物,应是迄今看到的我国茶具史上的第一件罗茶之具。
茶罗是个长方形的双层柜子
茶罗子是由盖、罗、屉、罗架和座构成的长方带座匣。这件银茶罗子的匣体内,主要是置于罗架上的筛罗。它是一个长方形的双层柜子,柜“高约2厘米”,“中夹质地为细纱网筛,极为细密……约为60目”,“出土时是深色,伴有大量褐色粉末”。罗下是盛茶末的屉子。屉前安有环状拉手,便于抽拉。匣体下是一个四周出沿的壶门台座。匣盖里面錾题记五行:
“咸通十年文思院造银金/花茶罗子一付全共重卅七/两。匠臣邵元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