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国家审(认)定茶叶品种
下一主题:栽培措施对茶树光合作
对茶树光合作用的研究,是从本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的,最先从研究测定方法入手,进而研究环境因子和不同栽培措施影响下光合效率的变化。随着同位素示踪技术和远红外二氧化碳分析仪的应用,使研究引向深入,涉及到细胞生理、群体生理和光合作用的机理问题等。
1.茶树光合作用的基本规律
(1)茶树的光合速率
茶树光合作用由于受内在的与外部因素的影响,光合速率差异很大。茶树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幅度约为 3.6~30毫克 CO2/分米2 时。这在一般木本植物中属于较低的树种,明显低于C4 植物。光合速率在品种间常有显著差异,这通常和代谢或叶的解剖结构的基本差异有关。如龙井种净的光合速率高于鸠坑种,云南大叶种高于紫阳精叶种,浙农12号高于福鼎大白茶,梅占种大于龙井43,龙井43大于黄叶早,成年茶树高于幼年和老年茶树。叶片初展时,虽已具光合功能,但净光合速率很低;随着叶片生长,净光合速率提高;叶片定型时,净光合速率最高。随着叶片的衰老,净光合速率下降。向阳叶比向朋叶高,上层叶比下层叶高。春叶在6~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