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唐朝人的饮茶习惯
下一主题:解读广东地区的特色茶
其火,用炭,次用劲薪。[原注:谓桑、槐、桐、枥之类也。]其炭曾经燔炙为膻腻所及,及膏木、败器,不用之。[原注:膏木,谓柏、松、桧也。败器,谓朽废器也。]古人有劳薪之味,信哉!
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原注:《荈赋》所谓"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其山水拣乳泉、石池漫流者上;其瀑涌湍漱,勿食之。久食,令人有颈疾。又水流于山谷者,澄浸不泄,自火天至霜郊以前,或潜龙蓄毒于其间,饮者可决之,以流其恶,使新泉涓涓然,酌 之。其江水,取去人远者。井,取汲多者。
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原注:啜,尝也,市税反,又市悦反。]无乃而钟其一味乎,[原注:,古暂反。,吐滥反。无味也。]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