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等等,如《茶录》一类的著作对沟通皇室与民间的联系,对斗茶及品饮艺术的理论提升,对进一步推广和指导各种贡茶的质量竞争,都具有很强烈的影响。至于宋徽宗以一种
茶叶专家的姿态撰写《大观茶论》,更不容下官平民们等闲视之。其影响力、倡导力更是巨大。这些影响其实就是朝廷由上而下的一种间接的干预。宋代是历史上茶饮活动最活跃的时代。在以贡茶一路衍生出来的有""绣茶""、""斗茶""。作为文人自娱自乐的有""分茶"";作为民间的茶楼、饭馆中的饮茶方式更是丰富多彩。宋代民间饮茶最典型的是在南宋时期临安(今杭州)。南宋建都临安之时,由于南北饮
茶文化的交流融合,以此为中心的茶馆文化崭露头角。茶馆的形式,在南宋称为茶肆。据吴自牧《梦梁录》卷16记载,杭城茶肆在格调上模仿汴京城中的茶酒肆布置,主要为张挂名人书画,列花架、插上四季鲜花。一年四季""卖奇茶异汤,冬月卖七宝擂茶、馓子、葱茶……"",到晚上,还推出流动的车铺,作应游客的点茶之需。当时的临安城,茶饮买卖昼夜不绝,即使是隆冬大雪,三更之后也还有人来提瓶卖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