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相似的描写:柳氏嫌贫爱富,强迫女儿退掉陈家的"茶礼",另许富豪成婚,遭到了女儿"从来没有见好人家女儿吃两家茶"的反驳和抵制,最后柳氏女与陈多寿结为生死夫妻。"茶礼"之深入人心,由此可见一斑。它体现了对男女双方坚守婚约、贞操的道德要求,也反映了封建社会妇女"从一而终"的道德观念。这当是茶礼意义消极的一面。中国许多地区还有"谢媒"礼,男女婚姻成功,新婚夫妇或家长要向媒人登门致谢。在诸多礼品中
茶叶必不可少,有人开玩笑说,这是因为做媒人的来往奔波,费尽口舌,故而送
茶叶给他们泡茶解渴。其实,这或许是一种幽默的曲解,谢媒送茶仍然属于"茶礼"的延伸,"取其不移植之意也",希望所成之媒乃"天作之合",偕老白头,地久天长。不难看出,茶礼聘礼的形成与延续,其特殊的文化意义,是以儒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心理、思维模式、生活方式对婚姻礼俗规范、整合作用的客观显示。当然,茶礼聘礼的形成与延续,也与茶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关。唐代中期以后,饮茶风气盛行。封演《封氏闻见记》卷六载:"开元中……又不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