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害虫调控的基本原理
发布时间 2009-06-15 浏览 23701 次
越严重,三“R”问题(残留Residue 、抗药性Resistance和再猖獗Resurgence)越来越突出。同时茶树是叶用作物,农药直接喷洒在采收的芽叶上,且采摘批次频繁,生产季节5—7天就可采摘一个轮次,采下的芽叶不经任何洗涤就加工成干茶饮用。因此,保持茶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减少农药的使用量乃至不使用化学农药是当前茶园病虫防治的关键。

  我国已记载的茶树病虫害种类多达到820种,病虫害每年给茶叶生产造成大约15%左右的产量损失,在局部地区和局部年份损失更大。而茶园生态的特殊性,使得昆虫栖息环境相对稳定,由于食物网复杂,受到昆虫种群内及种间反馈机制的限制,单种种群数量稳定,即优势种群往往能稳定地保持优势,在经济地位上比较突出。也就是说,茶园中虽有多种害虫存在,但通常只有1、2种或2、3种关键害虫才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因此整个茶园害虫防治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对关键性害虫的防治对策。

  关键性害虫不一定是数量最多的种类。如茶二叉蚜,其发生数量常常比茶尺蠖要多得多,但茶树对蚜虫为害的耐受力强,蚜虫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