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茶文化专家古城说茶
下一主题:普洱府与普洱茶
明代至清代中期是普洱茶的鼎盛时期,因而博得贡茶美名,极大地促进了普洱茶的发展。朝廷在茶叶集散地普洱府设立了专门机构统一管理茶叶的加工制作和贸易,普洱便成为茶叶精制、进贡、贸易的中心和集散地。此时,以“六大茶山”为主的西双版纳茶区,年产干茶8万担,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清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仅销往西藏的普洱茶就达3万担之多。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普洱茶的生产仍然兴旺,仅慢撒茶山(易武)就年产5000余担。最高潮时,国内每年都有千余名藏族商人到此买茶。印度、缅甸、锡兰(斯里兰卡)、暹罗(泰国)、柬埔寨、安南(越南)等东南亚、南亚的商人也前来普洱做茶叶生意。每年有5万多匹骡马牛帮商队奔走在千山万水之间,马铃牛梆之声,终年不绝于耳。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