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无证肉制品流入校园饭
下一主题:只需三招 挑出注水牛
瘪卡卡,艮啾啾的,卖不上好价钱。”今年65岁的陈元新回忆起1997自己刚种植草莓时的窘况,仍记忆犹新。
陈元新是丹东东港市前阳镇农民,1997年他刚开始种植草莓时,才十几亩地,“果子味道不好,也没有销售渠道,更别提卖上好价钱了”。与陈元新的谈话不难看出他“创业”之初的艰难与无助。
如今,十六年过去了,老陈的草莓创业之路,过了三道关――技术关、规模关、销售关。“现在100多亩地,果大味正,一年能挣20几万。”陈元新满脸笑容。
上世纪90年代,东港草莓产业处于小规模、家庭式的生产经营状态,全市草莓栽培面积仅两万多亩,总产量5万多吨,总产值3亿元左右。而草莓的销售基本处于一家一户的地摊销售模式。
科技兴业,技术富民。辽宁草莓科学技术研究院组建20年来,东港草莓作为东港市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在产品优质化、产量规模化、产业渠道化方面做足了文章,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逐年扩大,被农业部命名为“全国优质草莓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