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国标”引导产业回归理性
发布时间 2009-06-19 浏览 25962 次
危险。

  事实是,仅仅维持了两年的普洱茶市场热潮,到2007年后半年就突然降温,之后金融危机袭来,市场更如敷冰,几乎结冻。据统计,2008年1至10月份,广东普洱茶出口大幅下降超过60%,而2008年全年云南产普洱茶平均出口价也下降了13%以上。现在大部分茶商的手里只有货没有钱,已经被深度套牢,眼下市场不景气,恐怕要好几年才能消化。

  普洱茶市场暴涨时期,生产企业对市场充满了非理性的期待,不仅云南省大部分茶叶原料被用于普洱茶加工,导致滇红和少部分绿茶产量减少,而且并不适合普洱茶加工工艺的福建、四川茶叶原料也被制成了所谓的“普洱茶”,甚至出现大量进口缅甸、越南的茶叶制作普洱茶的现象。于是,普洱茶市场开始混杂大量名不副实的产品,普洱茶的声誉受到严重的影响。就像任何产品市场在经历非理性增长之后会进入衰落期,同时呈现出市场经营秩序混乱的非健康发展状态一样,普洱茶市场现在也到了必须“拨乱反正”,重新洗牌的时候了。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08年12月1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了《地理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