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毛泽东吃茶
下一主题:武夷茶史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四五世纪时,吐蕃王朝军队曾攻占到中原边州,夺得了大量茶叶,却不知其用途。《藏汉史集》中记,茶在松赞干布之曾孙都松芒波杰在位时(公元676-704年)传入吐蕃,当时是作为一种保健药物而受到赞普的喜爱 。他说:“在我患病期间不思饮食,只有饮用小鸟衔来的这根树枝泡的水比较奇妙。它能养身,是一种治病良药。”
公元781年唐德宗时“常鲁公使西蕃,烹茶帐 中。赞普问:‘此为何物?’鲁公曰:‘涤烦疗渴,所谓茶也。’赞普曰:‘我 此亦有。’遂命出之,以指曰:‘此寿州者,此舒州者,此顾诸者,此蕲门者, 此昌明者,此氵湖者。’”由此可知,早在5世纪以前,吐蕃社会还没有饮茶之习 俗,只是把茶叶作为一种珍贵的保健药品而被王室所珍藏。 自唐开元后,内地僧人坐禅“务于不寐,又多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 到处煮饮。从此辗转相效仿,遂成风俗。”随着唐蕃之间友好往来,有的汉僧到 藏区传法,有的则经吐蕃去印度求法,使饮茶习俗传入吐蕃。据《汉藏史集》记 载:“对于饮茶最为精通的是汉地和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