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静心清然看茶道
下一主题:中国历代饮茶法
盖瓯
一盖、一盏、一托的三合一式茶具,称为盖瓯。它别致美观,又非常实用,与小茶杯、茶洗配套,成为当今最流行的潮州工夫茶具。
盖瓯的形成,经历了近千年的进程。
隋唐以前,茶具与食具并无明确分野,饮茶用的是盂(即碗)。唐代以后,茶具才从食器中独立出来,茶盏起初仍称为“碗”,在诗文中才称为“瓯”如“红炉炊霜枝,越瓯斟井华”、“吴瓯湘子绿花新”(李群玉)、“白瓷瓯甚洁”(白居易)等等。因为越州(今浙江绍兴)古称东瓯,而据陆羽《茶经》所评定,茶盏以越州产者为最上品,故泛称为“瓯”。其形制是“口唇不卷,底卷而浅”,即盏的口沿不卷边,盏脚呈浅弧形,既无盖,又无托。
唐代宗宝应年间,成都府尹崔宁有一位爱喝茶的女儿,在端起盛满茶汤的茶盏时觉得很烫手,便用蜡做一个和盏底相吻合的蜡环托住茶盏。这位小姑娘的即兴发明得到崔宁的赞赏,遂叫漆工仿样制作,从此,这种一盏一托的茶盏便流行于世,“人们愈新其制,以至百状焉”。(唐李匡义《资暇集》)
唐宋的盏托有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