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炒”茶关注五大趋势:收藏风起黑茶当道
发布时间 2012-02-28 浏览 8708 次
上市,但没有采用借壳形式上市的天福,被更多业内人士认为是“中国茶业第一股”。

  

  业内人士表示,天福的上市可以说给有上市计划的茶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也让人们对茶业产业化发展以及走资本化运作道路充满信心。未来5年内,福建应该会有5家左右的茶企成功上市。

  

  从去年到现在,中国各地的茶叶企业纷纷引入外部资本谋求上市,说明中国茶行业已经不再封闭保守,知道借助外力来推动自己加快发展速度,而资本就是最直接的外力。然而,若按照业绩进行评估,除天福、大益、八马等少数几家企业,中国的茶企没有几家是符合上市条件的。业绩是硬指标,销售额过亿元的茶企又有几家?绝大多数茶企的年销售额不过几千万元,离上市的要求太远。所以短期内,这些企业上市还很难。

  

  ■商报点评:

  

  对企业来说,上市只是开始,经受住后续发展的考验才意味着持续盈利。上市归根到底只是手段,而非成功的关键。就中国茶行业而言,企业应该从原有的生产加工升级为品牌营销和渠道建设,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从“产地品牌”到“产品品牌”、从“价格导向”到“价值导向”、从“茶文化”到“时尚文化”、从“慢销品”到“快销品”的蜕变,而这一切都是目前中国茶行业需要探讨的营销新理念。

  

  趋势3

  

  有机茶难再“高枕无忧”

  

  欧盟从2011年10月1日起,对我国出口茶叶采取新的进境口岸检验措施,对10%的货物进行农药残留检测,被抽中的货物则要实施100%抽样检测。此次欧盟抽样检测的农药残留项目指标也有所提高,噻嗪酮、吡虫啉、三唑磷等主要农药残留限量标准都更加严格。

  

  欧盟颁布的新规显然增加了我国茶叶出口的难度,对企业的生产、加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或许将造成国内茶企重新洗牌。面对越来越高的“绿色壁垒”,企业普遍认为,标准化生产、发展有机茶将成为必然选择。

  

  根据农业部的标准,有机茶在原料生产过程中须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采取有益于生态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技术,不使用合成的农药、肥料和生长调节剂等物质,且在加工过程不使用合成的食品添加剂。浙江省是全国最早开发并且出口有机茶的省份。目前,浙江省出口欧盟的茶叶中,有20%-30%是有机茶。随着政府部门的鼓励和引导,这个比重还可能进一步提高。

  

  ■商报点评: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健康饮食的今天,除了食品要纯“绿色”,更会关注茶叶有机标识。针对时下茶叶市场名目繁多的有机标识,让普通消费者更显无助。据了解,由国内最权威的有机茶认证机构——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和发展中心认证的企业已达40多家。但由于国内认证和国际认证没有接轨,这些企业在出口时仍会不同程度地遭遇壁垒。要想清除壁垒,一方面,企业要积极主动去获取欧盟、美国、日本等的有机认证;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要尽快推动国内外有机茶认证体系与国际标准的接轨。

  

  趋势4

  

  茶叶奢侈化

  

  去年,杭州举办的“2011年西湖龙井茶拍卖会”上,两款一斤装的“明前西湖龙井”新茶,分别被拍出了3.2万元和3.1万元的高价。一家杭州茶叶公司早在3月初就开始预售,并开出3万元一斤的天价。业内人士表示,尽管3万元一斤的西湖龙井存在炒作成分,但“明前茶”的奢侈品特性已经在近两年显现出来。

  

  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执行官欧阳坤认为,中国目前还没有一个消费者真正认可的、没有任何争议的中国奢侈品牌,而茶叶是个可以成为奢侈品的坯子。茶叶蕴含中国传统文化,茶艺的工序以及历史文化充满着神秘感和幻想,具备包括悠久的历史渊源、讲究的茶道工序、挑剔的专业器皿和丰富的文化气息四大基因。而以上4个要素是成为世界级饮品类奢侈品牌的重要构成。这些气质使中国茶叶与法国葡萄酒、人头马干邑等高端饮品的起步非常相似。

  

  与此同时,天价茶叶在全国各地层出不穷,众多茶企也看好高端茶叶的市场。但是,对于奢侈品化的茶,中国的茶企尚未找到系统化解决方案。流行的解决方法大致包括硬打广告、强加文化、过度包装,最后当然是标上天价。这样的奢侈品只能是强加给消费者的负担,根本无法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商报点评:

  

  茶叶不“炒”不红,似乎已成为市场通病。“天价茶”到底给企业带来了什么?在赢得关注之后,是否能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带来实质的品牌利益呢?要改变中国茶叶“有名茶无名牌”的窘境,必须正确认识市场规律,通过强化企业自身实力,打造真正具有影响力的茶业品牌和让消费者信服的高端产品。

  

  趋势5

  

  收藏风起黑茶当道

  

  全国茶市看广东,广东茶市看东莞。东莞素来被誉为茶市风向标。在日前闭幕的“2012东莞迎春茗茶展”上,湖南黑茶受到经销商和普通消费者的热捧。业内人士称,黑茶价格在2011年普遍上涨了30%左右,涨幅明显高于其他茶叶品种。湖南黑茶从2007年开始逐渐风靡市场。对于此轮黑茶价格的暴涨,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除了成本上涨因素外,最主要的就是货源的紧俏,另外还有游资在其中作祟。

  

  今日疯涨的黑茶,让人不禁想起前几年被爆炒的普洱茶。10年前,一场天价拍卖,普洱开始在茶市崭露头角,在此后的5年时间里,它创造了一个茶市神话,上演过连茶树叶都要提前预订的疯狂。然而,普洱茶并非所有茶中惟一以“陈”取胜的茶类。近两年,陈年红茶黑茶铁观音逐渐受到市场的追捧,包括安溪铁观音集团等不少知名铁观音茶企,都陆续推出铁观音陈茶产品,推出的陈年铁观音覆盖5年、8年、10年、15年、20年、28年等多个年限,最高年限的陈茶为30年。陈茶收藏风起,具有收藏性质和价值的茶叶又开始成为商人们追寻的“猎物”。

  

  ■商报点评:

  

  茶新酒陈的时代已被颠覆?喝陈茶为的是健康还是商家玩的概念?“老茶风”兴起,或许预示着陈茶的崛起。但还应警惕“普洱崩盘”的前车之鉴,收藏老茶应理性为之,不可盲目入市。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