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生源茶广告神话的破灭
发布时间 2012-11-13 浏览 7100 次
半年广告开支的增多,主要是因为赞助江苏卫视《非诚勿扰》等活动。其他市场营销及促销开支的增加是因为公司增加了营销终端的销售活动所致,公司零售店数目今年上半年增加了1000家。遗憾的是,在广告投入剧增、零售店数量大增之下,碧生源的销售额依然出现了大幅下降。

 研发能力遭受质疑

  众所周知,碧生源起家就是依靠碧生源常润茶与碧生源减肥茶两大产品。其销售额占公司营业总收入的96.5%。不过,今年上半年两款产品的销售也已出现大幅下降。碧生源减肥茶营业额下降26.3%,碧生源常润茶营业额更是下降51.8%。

  同时,与广告投入的连续大手笔比较,其研发成本所占据的营收比例却微不足道。根据碧生源上市文件显示,碧生源2007年的研发成本为零,到2008年才以90万元起步,此后2009年、2010年和2011年分别为194.6万元、818.5万元、1945.1万元,占营业额比例分别为0.3%、0.9%和2.3%。

  虽然在其上市不久发布的2010年年报,碧生源研发开支比率则在当年升至0.9%,但是同期的销售及市场营销开支比率则为48.4%,相差超过53倍。而至2011年,碧生源研发成本虽然同比增幅137.64%,占整个销售收入的比例也由2010年的0.9%增加至2.3%,但该支出仅为广告支出的5.72%。

  据悉,就是这两款“主打”产品的配方也并非碧生源公司研发团队独立研发,而是购买其他公司开发的产品。碧生源常润茶2001年以一次过转让费50万元购自淮阴华医,碧生源减肥茶于2004年以1万元购自北京瑞普乐公司。

  同时,其原料的成本之低也让人咋舌。据碧生源2010年披露的年报显示,公司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额约8.742亿元,其中碧生源减肥茶和碧生源常润茶各自实现营业额3.042亿元、6.662亿元,两大产品的营业额占当年公司营业总额的99.6%。就销量而言,碧生源减肥茶当年共销售2.929亿包、碧生源常润茶则在报告期内销售约3.71亿包。

  据此测算,2010年碧生源减肥茶、碧生源常润茶的出厂单价约为1.04元/包、1.53元/包。在此份年报中,碧生源还同时公布了2010年的销售成本,但在总计9113.5万元的销售成本中,涉及原材料的成本仅有2971.9万元,仅占当年营业总额的3.4%,若将此原材料成本均摊到当年所销售出的6.639亿包减肥茶以及常润茶中,每包的原材料成本仅有0.045元。考虑到这2971.9万元的原材料成本中还包含有碧生源生产的其他少量产品,碧生源减肥茶、常润茶的实际原材料成本应该还低于0.045元/包。

 对此,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公关部经理陈洋表示:“我们不去做辩解,因为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摆在这里了。”他认为,原料成本低,不代表产品质量差。质量是一个综合因素,从原料到成品,需要生产、物流、终端销售等环节,是企业的一个综合运营管理过程,绝对不是单一环节。

  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保健品行业原料成本低廉的现象是整个行业中的普遍现象。除去直接消耗的原料成本,大量广告成本、流通费用等投入也占了很大的成本比例。

  因为有高价才有价格空间,才好操作,企业才能赚钱,因此成本和售价之间差异大,也就成了常态。但就目前整个保健品市场很难改变这种盈利方式。

  保健功能过度夸大

  据专家透露,2010年,我国保健食品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虽然在整个食品产业5万多亿产值中保健食品所占的份额不大,但近几年呈现出稳步增长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保健(功能)食品产业中重要的原料供应和受委托制剂加工的国家。中国保健协会预计,到2015年末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

  保健品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顽疾不容忽视。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4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服用保健品,有75%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购买过保健品。但这份数据同样显示,30%的受访者有过购买保健品上当的经历。同时,调查显示87.5%的人首选虚假和夸大宣传的情况较多。由此可见保健品行业的确存在着准入门槛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无序的现象。

 对此,碧生源控股有限公司公关部经理陈洋表示:“我们不去做辩解,因为我们所有的东西都摆在这里了。”他认为,原料成本低,不代表产品质量差。质量是一个综合因素,从原料到成品,需要生产、物流、终端销售等环节,是企业的一个综合运营管理过程,绝对不是单一环节。

  而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保健品行业原料成本低廉的现象是整个行业中的普遍现象。除去直接消耗的原料成本,大量广告成本、流通费用等投入也占了很大的成本比例。

  因为有高价才有价格空间,才好操作,企业才能赚钱,因此成本和售价之间差异大,也就成了常态。但就目前整个保健品市场很难改变这种盈利方式。

  保健功能过度夸大

  据专家透露,2010年,我国保健食品的产业规模超过2600亿元,虽然在整个食品产业5万多亿产值中保健食品所占的份额不大,但近几年呈现出稳步增长和良好的发展态势。同时,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保健(功能)食品产业中重要的原料供应和受委托制剂加工的国家。中国保健协会预计,到2015年末中国营养与保健食品产值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长20%。

  保健品行业迎来黄金发展期的同时,保健食品市场存在的顽疾不容忽视。中国消费者协会的一份调查数据显示,40%的受访者表示经常服用保健品,有75%的受访者在近半年内购买过保健品。但这份数据同样显示,30%的受访者有过购买保健品上当的经历。同时,调查显示87.5%的人首选虚假和夸大宣传的情况较多。由此可见保健品行业的确存在着准入门槛低、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无序的现象。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