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山小种红茶繁荣到18世纪初叶,大批的传教士及贸易商追根溯源来到正山小种红茶的原产地——桐木关,进行考察及传教,并根据桐木关原住民方言称正山小种为乌茶的这一语音,将原来的武夷谐音(BOHEA)改为BLACK TEA,取乌者黑色之意。(现桐木关原住民仍称红茶为乌茶),由于他们的到来也从此揭开了武夷山保护区桐木物种基因库神秘的面纱,并窃取了桐木关大批的茶叶种子资源,在印度种植生产红茶。而正山小种红茶为适应消费者所需口味的不同,又衍生出了重烟型的烟正山小种LAPSANG,而LAPSANG的由来是因此茶在福州出口,贸易商根据福州方言称烟正山小种为LA熏的茶,LA 指的是松明。
1650年以前,正山小种红茶的经贸权可以说完全被荷兰人所垄断,但英国东印度公司看好中国武夷山的茶叶市场,于1644年在厦门设立贸易办事处,开始与荷兰人在茶叶生意上短兵相接。1652年至1654年,英荷二国终于兵戎相见,爆发了第一次“英荷战争”,1665年至1667处爆发了第二次英荷之战,由于英国再度获胜,摆脱了荷兰人而渐渐垄断茶叶贸易。1669年英国政府规定茶叶由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从此,英国政府由厦门收购武夷茶,大量将正山小种红茶输入欧洲市场。
据资料记载,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皇查理二世时带去几箱中国正山小种红茶作为嫁妆,带入英国皇宫,据传英国皇后每天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要先泡一杯正山小种红茶,为此正山小种红茶成为贵重的珍品。随后,安妮女王提倡以茶代酒,将茶引入上流社会,为此正山小种红茶作为当时的奢侈品,后逐渐演化成下午茶。在此期间老茶师、英国人诺顿夸奖说:“喝这种茶胜过饮人参汤。”英国17世纪著名诗人拜伦在他的著名《唐璜》(长诗)里道:“我觉得心儿变得那么富于同情/我一定要去求助于武夷的红茶/武夷的红茶(BOHEA)。”给予富有文学浪漫色彩的赞评。
从此喝红茶成了英国皇室家庭生活的一部分。英国人对武夷红茶(BOHEA TEA)特别感兴趣,早期的伦敦市场只有武夷红茶,别无其它茶类,昂贵异常,豪门富室方能享用得起。由于英国皇室外成员对茶的热爱,塑造了茶高贵华美的形象。第七世裴德神速公爵夫人安娜别出心裁,规定17时进茶及饼干,说这样可以产生消除深思的感觉。此后,午后茶就成为风行全国的一种时兴的礼仪,通常都在红茶中加入牛奶或奶酪。由于当时茶价很高,由此还规定武夷小种红茶泡二三次。茶馆自1864年成立后,茶馆开始在英国大行其道,而成为另一项传统。有趣的是,茶馆刚出现时竟成单身女子唯一能公开会晤朋友而不损及名誉的唯一场所。
正山小种红茶外形条索肥实,色泽乌润,泡水后汤色红浓,香气高长带松烟香,滋味醇厚,带有桂圆汤味,加入牛奶茶香味不减,形成糖浆状奶茶,液色更为绚丽。由于正山小种红茶其独特的品质特征,茶树生长地桐木关的特殊环境,高山产好茶,也来自特殊的加工工艺,因此赢得了许多人的喜爱。金骏眉又是正山小种中的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