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品人生3 ~! @- F4 m9 p: I
后来臭名昭著的英国东印度公司,是英国饮茶之风的幕后推手之一。为了讨凯瑟琳公主的欢心,东印度公司分别于1664和1666年进献了共计25磅茶叶给英国皇室,这在当时绝对是一件贵重的礼物。由于皇室对茶叶的推崇,英国迫切需要大量采购中国茶叶回国,而过去进献的茶叶都是东印度公司从荷兰商船那里购买到的。茶,文化,白茶,绿茶,红茶,乌龙茶,铁观音,单枞,普洱,紫砂壶,茶文,传统,摄影,音乐5 _8 O5 b1 L9 [6 T5 V, t4 [5 M( S
17世纪的中叶,荷兰一直是东方与西方海上贸易的控制者,从17到18世纪间,中国平均每年有14艘商船出海贸易。这些船通常都是简陋的平底单桅船,这种船不耐风浪。由于船只的限制,这些中国茶最远只能抵达南洋的巴达维亚。那里正好是荷兰控制的殖民地。中国商船除了把茶叶卖给当地荷兰商人,别无选择。而控制了销售渠道的荷兰人,开始肆意压低巴达维亚的茶叶收购价。1717年3月2日,荷印当局决定将松萝茶价压低到每担40荷兰盾。一等武夷茶的茶价也仅有每担80荷兰盾。中国商人据理抗争,他们结成售茶攻守同盟,以拒绝售茶相威胁。可是最终由于荷兰人的武力威胁,中国茶商还是迫于无奈地接受了不公平条件,按荷兰人的定价出售茶叶。此次中荷茶叶贸易战,中国商人损失惨重。从此,中国茶商发誓再也不与荷兰人交易,并且开始寻找新的贸易伙伴。
& a. B+ t4 s7 v
18世纪以后,英国不断武力挑战荷兰的海上霸权。并且开始派出船队直接到中国采购茶叶,166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从爪哇的万丹第一次装运了143磅的茶叶回伦敦,这是当年英国进口的全部茶叶。而到了1750年东印度公司从广州一地就有2872532磅,这还不包括从中国其他地区购入的茶叶。由于进口数量的飙升,英国本土的茶叶零售价也慢慢变得平民化。在17世纪中期,每磅茶叶的价格约为6~10英镑,而当时一名律师的年收入不过20英镑,一般的产业工人年收入只有2~6英镑,也就是说一名工人一年的收入不过是一磅茶叶,当时即便是贵族也无法承受每天饮茶的高昂价格。到了18世纪中叶,茶叶的价格已经跌到只有4~5先令每磅,几乎所有的人都消费得起。东印度公司在这种巨额的贸易中赚取了惊人的利润,除了茶叶之外,茶具的生产和饮茶时调味用的牛奶和糖的消费也被带动。
中国茶推动英国工业革命
英国人当然不会仅仅是因为茶叶便宜而爱上这种饮料,事实上茶叶对英国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英使见乾隆纪实》一书中就曾经提到“茶叶最大的好处是它的香味让人养成一种喝茶的习惯,从此人们不再喜欢发酵的烈酒。”
# k" q$ f9 {! q
在茶叶饮料进入英国社会之前,英国人主要消费的饮料为酒类,人们整天离不开威士忌。可是酒不但不能解渴,而且会让人头脑混乱,醉鬼无法适应工业生产的工作节奏。品茗品人生* g% L; {. q/ b" H2 {* T; k. S" [
品茗品人生! t( ]' G2 I: _8 u, x
茶叶彻底改变了英国人依赖酒精的生活习惯,同时还改变了英国人用餐习惯。17世纪早期的英国人早餐主要是由冷肉、鱼和啤酒组成。而茶叶普及之后,英式早餐变成了面包、土司和一杯茶。这种营养配搭均衡的早餐使得每一个产业工人在清晨的工作中都能够精神奕奕,而英国独创的下午茶习惯也能让大工业生产中工人的营养补充及时。茶语清心+ E& x) b; A+ B H; U# H
茶语清心; k" O; M/ X2 ]7 q& ]
饮茶还客观地促进了英国文化和政治的发展,英国的文学家和画家纷纷创作茶叶主题的作品。著名的英国油画《饮茶图》就是那个时代的作品。在18世纪,启蒙思想家、饮茶和咖啡馆是三位一体的东西,1717年金狮咖啡馆成为第一个对妇女开放的茶室,茶室成了当时单身女子会晤朋友而且不会令名誉受损的唯一场所,也是现代西方女权主义的发源地。茶屋成了当时真正男女平等的场所。妇女们可以在这里与启蒙思想家一起辩论妇女是否如男性一样拥有天赋的人权,以及是否可以参与议会的投票选举。
然而,随着英国对茶叶需求日增,巨大的贸易逆差也导致英国无法承担持续的茶叶贸易。18世纪中叶到末叶,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全球最大的茶叶买家。在1700年到1753年期间,仅英国商船就向清帝国输送了两千万两白银,自18世纪60年代以后,英国对华贸易迅速扩大。中国茶每年输出达1800万斤,货值占出口总额的九成以上。而英国输入中国的商品,仅棉花、洋布、钟表等量少产品,价值不抵中国商品的十分之一。如此巨额的贸易逆差,英国都不得不以大量的白银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