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一段遗忘在深山里的红军茶记忆
发布时间 2013-03-14 浏览 16529 次
dquo;。

衷耀福告诉我们现在只剩下最后一道工序,即“烘焙”,由他的妻子来完成。将揉挪好的茶叶摊晾在农村特制的竹鼎上,下面用炭火慢慢烘焙,这个过程时间最长,当日下午约2点半开始烘焙,衷耀福说到晚上11点左右可完成,这之间大约1-2个小时翻一次。

红军茶整个制作过程全部用手工完成,衷耀福说,虽然工序看似简单,但每道工序的一些细节还是要凭经验,简单的工序,不简单的技艺。

红军茶与武夷岩茶的制作有两大不同,一是少了发酵阶段,二是烘焙完的茶叶连叶带梗一起泡着喝,少了拣茶工序。红军茶的模样是我看过所有茶叶中最难看的,真正是“粗枝大叶”。但就是这样一种生于农村,根植于乡土的东西,在战争年代却成了深山里战士必备的“良药”。衷耀福记得,小时候,夏天村民们家中每天都会泡上一大壶,一家人当作开水喝,如今,泡“红军茶”当开水喝的村民已经非常非常少。

一段需要救赎的记忆

当沉寂的“红军茶”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如何救赎“红军茶”,不让这段记忆被湮没,成了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个新课题。

据洋庄乡党委书记周靖介绍,像制作“红军茶”这样的茶树在坑口和大安的深山有许多,面积约有500多亩,但由于“红军茶”的这段历史鲜有人知晓,只有坑口、大安少数年岁大的老人知道会做,使得“红军茶”渐渐失去了原有的作用,村民们也不再称其“红军茶”,改称“野茶”,一种能见证一段辉煌文化历史的证物就这样消失在人们的不经意间。

自从四年前,洋庄的大安、坑口被列入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洋庄乡党委、政府一直都在努力挖掘红色资源,不仅重新修缮整治了大安红色遗址,还开辟了红色旅游线路,有红军潭、红军地道、红军之家、红军街等等,但最有特色的红军茶至今还没开发出来。为将红军茶发扬光大,今年,洋庄乡引进了一家外地茶叶企业到大安和坑口考察生态环境和红色旅游,这家企业对这片红土地上的红军茶有了兴趣,已在着手策划开发红军茶。

武夷山的一位茶专家说,其实,“红军茶”是武夷山绿茶的一种,接近高山云雾茶,但由于武夷山是世界乌龙茶和红茶的发源地,特别是大红袍、正山小种红茶在市场上很有名气,也使得生长在大红袍故乡的“红军茶”被人们忽略了。

衷耀福说,生长和流传在大安、坑口的“红军茶”其实也不需走不出洋庄革命老区的大山,只要让红军茶的这段历史回归,在红色根据地里占据一定的位置,就是红军茶最好的归宿。据悉,武夷山大安、坑口红色生态旅游线路,2007年接待的游客11050人。“红军茶”因着其特殊的历史意义,战争年代曾服务烽火战士,如果和平年代能为老区人民服务,也许能成为老区人民的又一条重要致富之路。(金文莲 文并摄)

图1:制作“红军茶”的青叶;图2:夫妻俩小心地将刚采摘下来的青叶倒进竹苈中晒;图3:动作娴熟的炒青;图4:揉捻完后的红军茶模样;图5:农家土房中的,衷耀福的妻子接着完成最后一道工序——烘焙;图6:衷耀福的家就在大山脚下。(茶叶门户网)







1  2  3  4  5  6  7  8  9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