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和工夫红茶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 2011-06-21 浏览 7819 次
政府评为福建省名牌产品;“政和工夫”红茶、“白毫银针”白茶被福建省名优茶评审委员会评为“省名茶”。值得一提的是,瑞茗茶业出产的“政和工夫四星红杏茗梅”日前已入选成为“东南快报十周年精品纪念茶”之一。

  几经周折 政和工夫再掀风潮

  政和工夫的问世,让世人体验到了政和红茶的独特魅力。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将呈现出特有的生命周期,兴衰交替总是贯穿其中。

  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和茶厂和乡镇茶厂均生产政和工夫,并以出口苏联为主。但到了1970年至2002年期间,受“红改绿”、“绿改花”的历史政策影响,政和工夫曾沉寂一时。

  然而,转折出现在2003年。那年,茗香轩茶厂的刘际浩申请注册政和工夫后,政和工夫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2006年,锦屏仙岩茶业创政和茶叶小包装之先河。此后,政和各茶企纷纷推出政和工夫系列产品。如,瑞茗茶业生产的“盛世金毫”、“奇茗金针”;茂旺茶业生产的“醉红岩”、“红顶山人”;隆合茶业生产的“东方正红”、“满江红”;七珍茶业生产的“丹鼎”;锦屏仙岩茶业生产的“黄金龙”;神农茶业生产的“红土神农”等。

  现如今,政和工夫已不满足于“屈居”县城,转而大举进驻省城。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政和工夫已在福州开出7家专卖店。当然,随之而来的是,政和工夫的售价也连连攀升。其中,高端产品每斤售价动辄上千元。

  放眼未来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早些年,当茶叶等农产品还未被要求农药残留检测时,大多消费者往往不会去关心什么是“无公害”、什么是“绿色”、什么是“有机”。可是,当食品安全越来越被重视时,茶园质量也随之被关注。

  政和茶人深知,在消费者普遍难以用量化标准去界定产品好坏时,品牌往往成为购买行为的重要参考因素。有了品牌,意味着这个产品比同类产品更具竞争力。而茶要做品牌,保品质,就必须从茶园做起。

  据了解,2008年,政和县茶园面积已突破10万亩,总产量突破万吨。为了保证这些茶园的安全性,去年上半年,政和县共投入850万元,在 6800多亩标准化生态茶园里设置虫害测报站,种树种草,建水池,安物理灭虫器。同时,还在全县范围内推广茶叶标准化示范基地、标准化茶园建设。截至目前,无公害茶园约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45%,其中建立瑞士IMO有机茶园生产示范基地2500多亩,标准化种植示范园2万亩,有3万余亩茶园通过无公害认证或绿色认证。

  “其实政和从来没有停止过生产政和工夫,只是期间产量较少,品牌不被关注。但自去年政和工夫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证明商标后,政和工夫便崭露头角,品牌效应逐步凸显,各茶叶厂家也更加重视品牌宣传、茶园建设,并下决心为创政和工夫中国驰名商标而努力。”瑞茗茶业总经理余步贵如是说。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