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勇近年来自己开车到处看市场,看形势,正是做了行商后,才知道走出去的重要性,才知道国际注册、创个性化品牌的重要性,才知道宣传的重要性。薛勇回忆早年他将自家的高档白茶拿到北方市场上销售,客商却是普遍不信任,因为之前进来的“安吉白茶”根本不是这个形状。“这真叫有苦说不出。”薛勇说,他发誓要将更多安吉白茶带出去,还原真相。
“以前一听说要掏宣传费、参展费就一百个不愿意,后来才懂得东西做得再好,宣传不行也没销路。”薛勇说,2008年清明前后在上海的一次推广销售会,县里领导把六七家茶企叫到一起,劝说大家积极参加,不过每家要摊近两万元的费用。当时,所有人都持怀疑态度,认为肯定打“水漂”了。出乎意料的是,结果每家茶企都补了好几次货,其中6000元一两的高价茶也被哄抢一空。薛勇认为,这和安吉县政府经常在上海召开安吉白茶品牌推介会,抢占高端市场的宣传阵地是分不开的。
“作为安吉白茶,现在有几个发展瓶颈。”薛勇说,一则市场上冒充、假冒的太多,由于数量不多,很多人都不知道真正的安吉白茶是什么样的,给造假者提供了机会;二则数量不多,茶叶还在茶园就基本上预订光了,连内销都不够,就更别说出口了。对于这样的问题,薛勇说作为茶企正在思考对策,工商等部门也加大了护牌的力度,破解困局还是很有希望的。
目前,雅思茶场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设立了专卖店和专柜。“雅思这个商标现在是湖州市著名商标,正在争创省著名商标。”薛勇说,“能走多远就要走多远,这个意识要不断增强”。
如今,在安吉雅思茶场白茶园区,四周全部都被绿化包围,采用灯光杀虫,既环保又低碳。“生态茶园、低碳农业这对企业来说,不仅能降低成本,还能提高品牌的附加值。”薛勇希望让所有消费者和游客都能在现场体会到那份“就是不一样”的感觉。
问茶楼
在坚守中追求完美
关键词:重培育 茶文化受访人:第一滴水茶艺馆总经理钱群英
见到“第一滴水”掌门人钱群英时,已经是晚上8点,大雨如注,茶馆内茶客盈门。
2001年,钱群英就在县城里开出了第一家茶馆——紫藤茶馆。那时茶馆差不多200多平方米,店虽不大名气可不小,不事先预约,根本找不到茶座。
“当时百姓从新奇、陌生到追捧,刮起了一阵喝茶风,很多人认为,来紫藤喝茶就是享受一种时尚休闲的生活。”钱群英介绍:“那时,紫藤的生意非常好,来喝茶的都是要排队领号的,喝好茶上紫藤一度成为当地街头流行语。”在紫藤的带动下,2003年、2004年,安吉县城茶馆一下子开出了五六十家,档次高低参差不齐。
无序竞争下,生意自然难逃清淡,可钱群英一直坚持和追求自己对茶文化的爱好,固守着当初开办茶馆的初衷:以茶会友,以茶待客,崇尚茶饮,培育健康消费。
经营着几十号人的茶馆,钱群英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茶馆的茶饮到底能够卖多久,人们为什么要到茶馆来喝茶?顺着这样的一个思路,她悟出,只有把茶馆做精、把茶文化做透,才能让茶馆有自己的风格,才能培育、吸引茶客,开得长久。
凭借着这样的信念和想法,2006年,钱群英开设了“第一滴水”。目前在安吉仍是最大的茶馆,定位上也是当地茶饮中最高档、最理想化的。来过的客人评价:这是一块清静的地方,这是一个诗意的地方,这是一个喝茶谈心放松心情的地方,这是一个让人淡薄名利的地方……
“开茶馆的人必须能识茶懂茶品茶,首先应该是一个茶文化人吧,然后才是一个商人。”钱群英说,她一直在不停地访茶,并做成不同的短片在茶馆里和顾客、茶友一起分享交流。同时也在一直关注安吉白茶,从它的茶质开始一直到沏泡方法和盛茶水的器具,都在不断地研究,不断地试验,现在“第一滴水”泡茶的器具,都是采用龙泉定制的瓷窑。好瓷配好茶,真的别有一番意味。
2007年,钱群英承包了200亩茶园,其中80亩种植安吉白茶。“这里是种植白茶最好的地方,就是山、水与茶的最佳融合。”钱群英说:“我要对茶客负责。因此对茶品十分重视,店里提供的私房茶,都会亲自去考察每一个基地,了解整个种植、采摘和生产环节中的每个细节。”
“我这里是湖州市指定的茶艺师培训场所。”钱群英说,在她茶馆的每一个服务人员,不再是端茶递水的角色,而是传播茶文化的责任使者。他们会根据每个顾客的不同状态、根据不同季节向顾客介绍和推荐最适合的茶品,真正做到“以茶留客、以茶交友”的境界。
“下一个目标要做全国知名茶馆,走出湖州甚至浙江。这个目标非常清晰,也非常坚定。”钱群英认为,现在“第一滴水”里的茶品都是原生态的,倡导茶文化的师资力量也比较好,内部管理体系已逐渐完善,该谋求大发展了,接下来会开设出多家分店。
处处彰显茶文化的力量,刻意削弱浮躁的商业气息。钱群英开设茶馆并没有把赚钱放在第一位,因此“第一滴水”少了一种现如今茶楼的嘈杂和迎合顾客的氛围,更多的是在营造一种平淡的生活理念,一种健康的生活状态。晚上十一点刚过,客人基本上会主动离开,茶馆也准时打烊,“第一滴水”一直推崇这样的“健康消费”之道。
问茶人
俏销中谋划长远
关键词:销路俏 谋升级受访人:陈锁,网名“种茶人”,浙江安吉千道湾白茶有限公司总经理
“爱上种茶、制茶、销茶后,真是其乐无穷。”陈锁如今是安吉白茶业内颇有名气的领军人物之一,不但有相当规模的茶园、有省著名商标的品牌、有广阔的销路,而且是对白茶文化与产业发展有很深造诣的人。他现在是一家知名茶企的总经理、县白茶协会副秘书长,而他最受用的还是“种茶人”的网名。
就在白茶供不应求、十分俏销的时候,陈锁一直思考的是怎样去发现、克服一些隐忧。由于安吉白茶品质优异,在得到全国茶界高度认可的同时,全国各地茶农在当地政府的鼓励扶持下,也在大面积引种和发展。具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引种面积超过30万亩,是安吉县种植面积的3倍多,而且全部已进入盛产期。以松阳地区为代表的松阳白茶,采摘期比安吉早7—10天;在经营模式上,江苏溧阳凭借工商资本实力,走“农户种植——公司营销”的模式,经营者不多,但竞争力颇强;特别是毗邻的长兴,无论是种植规模、扶持力度、市场建设、茶文化培育等,陈锁觉得都已对安吉白茶形成全面的竞争与冲击。
“白茶前景看好,可很多茶农并不想做大。”陈锁分析,安吉白茶产业生产经营者以家庭为单位,是一种千家万户种植、千家万户加工、千家万户销售的传统小农经济生产方式,组织化程度很低。这种生产方式一是经营规模有限,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很难做大;二是不利于白茶产业的社会分工,不适应白茶的社会化大生产。同时,现有税收政策,工商企业是不能享受“农产品自产自销免税”的,就不能与当地农户平等竞争。这也是安吉县目前茶农甘当个体工商户,而不愿组建公司法人的原因。
创品牌不易,维护品牌效益造福安吉茶农的任务更加艰巨。陈锁说,现在一些小有规模的企业为了区别众多个体,在安吉白茶包装上有脱离原来统一款式,追求个性的倾向,如果任其发展,统一包装的格局将被打乱,市场上将出现“红红绿绿”各式的安吉白茶包装物,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品牌形象将会难以维持。
“竹乡安吉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出品质超群的安吉白茶。这是最大的优势,也是别的地方不能抢去的优势。”陈锁在些许担心之余对安吉白茶的前景还是充满信心的。
他认为安吉白茶要实现持续发展,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在基地建设上,要把安吉的9万亩茶园打造成真正的生态茶园,通过生态茶园的打造,可以提高品质,提高生物多样性,控制“农残”,提高安全质量,可以发展茶园生态观光旅游,带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在生产加工上,要在原来“凤型”和“龙型”标准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多茶类加工,提高鲜叶原料的综合利用,优化我们的加工方式以应对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在市场营销上,改原来的坐商为行商,通过产业政策的引导,鼓励安吉部分有经营思路的茶农,由种植加工逐步向市场营销转型。现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都有安吉人在吆喝竹乡的转椅,如果有一天,全国各地都有安吉人在吆喝安吉白茶,那时,安吉白茶就有了更灿烂的明天。
“安吉白茶产业发展至今十分不易,对一些隐忧决不能掉以轻心。”陈锁说,由过去依靠规模扩张增长向依靠品质提升实现增长转变,“咬住市场”谋远航,是实现安吉白茶产业提档升级的必由之路。(郑玉忠 潘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