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普洱茶
发布时间 2013-05-28 浏览 5175 次
适合普通消费者消费的普洱茶的平台。当时的想法就是“中生代高峰论坛”。

那天晚上,茶会在黄传芳老师的主持下讨论非常热烈很有气氛,我讲了太多的话。侃着侃着就把提议的事给忘了,幸好北京老壶在旁提醒,才把话题收回来,把“中生代”这三个字提了出来。

二、“中生代普洱茶”的大致范围

我们知道,普洱茶可以分为老茶和新茶。那么哪些茶算是“中生代茶”呢?在新茶与老茶之间有没有一个明显的界限呢?这是当时业界一直争论不休的原因。但是,我们可以把它划一个大致的区域出来,这样便于鉴别。我根据个人体会把生茶的转化演变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一是“蝌蚪”阶段。基本上是2003年以后的茶,大概从茶厂生产后六七年、七八年的样子。说它是“蝌蚪”,是因为这个茶在合理的存放(生长)环境中是会变成“青蛙”的,而炒青、烘青茶则很难有后面很好的表现;

  二是“蝌蚪长出了腿”的阶段。大概是2003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如果细分的话,这个阶段还可以分为1999年以前和1999年以后。1999年以前基本是国营大厂时期,除勐海茶厂、下关茶厂之外,其他还有凤庆茶厂、省公司、临沧茶厂等的产品,以南方传统仓储为主;1999年以后出现了象昌泰这样的民营茶企,产品与仓储的丰富性大大增强。

三是“青蛙带着尾巴”阶段。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到八十年代中期。我们能够见到喝到的象著名的88青饼、薄纸8582、中茶繁体铁饼等属于这个阶段的茶,而厚纸8582和雪印7532则基本处于三四阶段之间,较有参考价值的两款茶。

四是“青蛙”阶段。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前。现在我们能够见到的号级茶、印级茶、七子黄印、小绿印、中茶简体铁饼属于这个阶段的茶。

“中生代普洱茶”,我自己给它划了个大致范围:2003年上溯至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的普洱生茶。说得通俗点,“长出了腿的蝌蚪”和“带着尾巴的青蛙”都在其范畴之列。

需要说明的是,划分这四个阶段是以我个人的实践为基础的,不一定完全准确,仅供参考。我的上述划分的基础包括了来自于港台粤的自然存放茶和入仓茶,但不包括个别来自于西北极干燥地区的茶样。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