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为国饮史悠久,祁红茶香溢五洲
发布时间 2011-06-21 浏览 17820 次
世世代代陪伴着人类的欢乐与悲哀,希望和忧虑,胜利和失败,出生与死亡;茶,超越了时间和空间,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沉浸着它那神秘的魅力,漂溢着它那永恒的香泽,滋润着人类智慧的光辉……

  神州大地,人杰地灵,历代诗人们以茶伴酒,以茶入诗,以茶抒情,茶情茶事,皆入诗中。西晋左思的《娇女》诗也许是中国最早的茶诗了。“心为茶chuǎn剧。吹嘘对鼎”。写的左思的两位娇女,因急着要品香茗,就用嘴对着烧水的“鼎”吹气。与左思此诗差不多年代的还有两首咏茶诗:一首是张载的《登成都楼》,用“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的诗句,赞成都的茶;一首是孙楚的《孙楚歌》,用“姜、桂、茶出巴蜀,椒、橘、木兰出高山”的诗句,点明了茶的原产地。而西晋陆羽《茶经》的问世,更是一举奠定了他的茶祖地位。

  中华文库,千卷万牒,从《诗经》、《离骚》到《红楼梦》、《水浒》……哪一卷哪一丛里没有茶的风采,茶的诗韵,茶的故事,茶的力量……

  数千年来,茶成为中华民族的国饮,且与诗结下了不解之缘。茶为诗人所品,被剪裁融铸于诗,古谓咏茶诗、茶诗。茶有诗更高雅,诗有茶更清新。世代相传留下的茶诗、茶词,不下数千首。中国历代咏茶诗词具有数量丰富题材广泛和体裁多样的特征,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支奇葩。

  到了唐代,我国的茶叶生产更是兴盛,饮茶风尚也在社会上逐渐普及开来,上至宫廷下至百姓,茶亦是煮得沸腾,处处山川茅庐飘溢茶香。文人墨客办茶会、写茶诗、品茶论道,以茶会友,或饮茶一盏,或吟诗一章,或饮一瓯茗,或吟两句诗。茶和诗一样,成为诗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或一大乐趣,于是产生了大量有关茶的诗词,从而成就了大唐茶道。据《全唐诗》不完全统计,涉及茶事的诗作有600余首,诗人有150余人。李白、杜甫、白居易等盛唐诗人,都创作了大批以茶为题材的诗篇。茶在许多诗人、文学家中也成了不可缺少的物品。最先咏茶入题写诗的却是善饮酒的李白。李白是以斗酒诗百篇而被誉为文坛神话,他高举酒樽长吟:“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 但茶怎能不获得闻惯了酒香的谪仙人的垂青?他的《答族侄僧中孚赠玉韵味。诗曰:“尝闻玉泉山,山涧多乳窟。仙气白如鹤,倒悬清溪月。茗生此石中,玉泉流下歇,根柯洒芳津,采服润肌骨。” 纵观这首诗,虽依然有着李白惯有的从容与洒脱,但对茶的由衷称颂却也透出了他一贯的豪放与飘逸;诗圣杜甫面对人生高唱:“白日放歌好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但他在《重过何氏五首》之三中描写品茶题诗的乐趣,却非同凡响:“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石阑斜点笔,桐叶坐题诗。翡翠鸣衣桁,蜻蜓立钓丝。自今幽兴熟,来往亦无期。”白居易的咏茶诗多达70多首,最为后人推崇的当是《茶山境会亭欢宴》诗,把文人墨客品茶斗胜的盛况描写得淋漓尽致。诗曰:“遥闻境会茶山夜,珠翠歌钟俱绕身。盘下中分两州界,灯前各作一家春。香娥递舞应争妙,紫笋(茶名)齐尝各斗新。”大诗人王维为友人送行,悲怆地唱出:“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巨响;但他在《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中,“公门暇日少,穷巷故人稀。偶值乘篮舆,非关避白衣。不知炊黍谷,谁解扫荆扉。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一样透出了他清新、坦然的诗意风格。

  因为有茶,不少咏茶诗还赞美茶是有品味、有灵性之物。韦应物《喜园中茶生》诗曰:“性洁不可污,为饮涤尘烦。此物性灵味,得与幽人言。”郑板桥诗曰:“只和高人入茗杯。”茶品、人品相提并论,进入了“天人一气,人茶交融””的美妙境界。

  因为有茶,陆游才倾注饮茶于笔端:“嫩白半瓯尝日铸(茶名),硬黄三卷学兰亭。”他一生痴情得益于茶,寿享86岁;因为有茶,苏东坡拨弦而歌,岳飞挥剑起舞,因为有茶,陶渊明甘居田园寂寞,郭沫若纵笔描绘《女神》……

  从屈原、李白、白居易、苏东坡、王安石、岳飞、文天祥、陆游……哪一位风流人物不曾用茶滋润过歌喉,洗濯过情感,亢奋过雄心,磨砺过壮志!

  二、

  茶为国饮史悠久,风流人物看今朝。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华夏大地上以“皖山皖水”著称的“锦绣河山”安徽。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徽商”曾叱咤历史风云,引领中国商界500年风骚。曾几何时,“无徽不成镇”、“无徽不成商”,徽商不仅以盐典茶木等行业著称,还曾活跃于大江南北、黄河两岸,华夏边陲海疆无不留下其踪迹,而且也扬帆于海上贸易,以至日本、暹罗、东南亚各国和葡萄牙都有其踪迹。徽商商业资本之巨,从贾人数之众、活动区域之广、经营行业之多、经营能力之强,都是国内其他商帮所无法匹敌的,徽商为中华民族的商贾贸易史上谱写了多少令人赞叹的辉煌篇章!

  祁门产茶历史悠久,可远溯至南北朝时。唐代,祁门茶市十分兴盛。大诗人白居易的诗中就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的句子;唐代杨华所著的《膳夫经手录》中记有“歙州、婺州、祁门方茶制置精好,商贾所赏,数千里不绝于道路。”说明了祁门在唐朝已是较重要的茶叶产地。

  祁门产红茶,事出近代。当时的英国、法国、俄国、丹麦等国家都有着巨大的红茶市场。祁门人应该感谢清代的祁门南乡贵溪绅士胡元龙为代表的有心之士,正是他们借鉴了当时国内外的红茶制法,在祁门创制加工出了红茶

  产自安徽省祁门县的祁门红茶进入近代,更是异军突起、大放异彩。让我们来历数祁红茶荣耀的历史祁门红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中唯一的红茶,著名红茶精品,简称祁红,祁门红茶自1875年一经问世,便以其高香形茶叶秀超凡出众的品质蜚声海内外,成为红茶中的后起之秀。

  1915年,祁红参加巴拿马国际博览会,荣获金奖。它与印度的“大吉岭”红茶和斯里兰卡的“乌伐”红茶齐名,国外赞为“祁门香”,被誉作“世界三大高香名茶” 当时出口一担红茶,可获360两银子。故美国韦氏大辞典中收录“祁门红茶”这一词组,就是有力的佐证。

  1980、1985、1990、1995年连续四次荣获国家金质奖,1987年,“祁红”再获第26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金奖,两获国际最高奖。1983年获国家出口商品优质荣誉证书。同时,祁门也被国家有关部门命名为 “中国红茶之乡”,尤以似花似果又似蜜的“祁门香”闻名于世。2007年在北京举行的第四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上,由祁门县祁门香茶业公司选送的“祁香”牌祁门红茶荣获金奖,这是安徽省所有参评茶叶企业中唯一获得金奖的品牌。 

  “祁红”、“祁门香”香飘五洲,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一直是中国的国事礼茶。

  100多年来,“祁红”多次获世界金奖、国家金奖,被誉为“茶中英豪”有“王子茶”、“茶中英豪”、“群芳最”之美称。

  祁门茶叶条索紧细秀长,外表色泽乌润,锋杪秀丽,汤色红艳明亮,最具魅力的是香气,特别是其香气酷似果香,又带兰花香,清鲜而且持久,既可单独泡饮,也可加入牛奶调饮。祁门茶区的江西“浮梁工夫红茶”是“祁红”中的佼佼者,向以“香高、味醇、形美、色艳”四绝驰名于世。

  英国是世界上饮红茶最多的国家之一,而饮下午茶更是一种高雅的社交活动。在英国,人们在进下午茶点时,茶要点点润饮;点心要细细品尝;着装要典雅入时,人们将饮茶视为一种高贵身份的象征,而当时的祁门红茶是下午茶中的极品。

  多年来“祁红” 一直被列为我国的国事礼茶招待各国贵宾。历史的摄像机则永久地珍藏着这样的镜头:刘少奇主席、江泽民总书记出国访问时都曾带过“祁门香”馈赠外国元首。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时曾赞誉“你们祁红世界有名!”……

  百余年的历史,百余年的辉煌。祁门红茶早已走红了世界。而祁门百姓以茶待客的习俗,也由绿茶改为了红茶,人们闲暇相聚,谈今论古,海阔天空,一杯杯红茶伴着多少个亲朋好友们度过一个个惬意的午后!

  安徽黄山市祁眉茶旅有限公司致力于振兴祁红产业,从制作技艺上恢复古法,以茶叶初生嫩蕊制成的 “祁眉”高级祁红甫一面世,便以其贵族气质令人耳目一新,成为国家钓鱼台国宾馆指定礼宾用茶。根据双方的约定,“祁眉”高级祁门红茶一经问世,只能在高端茶叶市场销售,这也确定了“祁眉”高级祁门红茶是中国茶叶大家族里的新贵。并荣耀进入2010上海世博会。

  可以肯定的说,当代的祁门人,正在孕育着新的奇迹,新的辉煌。

  我们赞叹茶叶的神奇,茶凝聚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华,千百年来,无论是山野村夫还是文人墨客,虽然他们各用不同的方式饮茶、品茶、感悟茶,但殊途同归,都有意无意地在茶的滋养下,浸润出“和敬清廉”的中华茶文化。有了中华茶文化这一内涵,中国茶能超越雅俗、阶层、国界,能集解渴、怡情、社交、修政于一体,不但传统而且超俗,品茶同时品文化、品人生。茶为国饮,是因为茶的内在价值,在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们身体保健意识越来越强的今天,品茶,吻合了人类发展的内在需求。以茶会友、以茶清政、以茶修德成为国人自觉普遍的习惯时,我们倡导茶为国饮,并不是为一种“文化遗产”贴上标签,而是要与倡导新生活、新保健价值观联系起来,真正把饮茶确立为一种全民的健康生活方式。通过对茶文化加以发掘,利用茶德来宏扬民族文化;要提倡以茶为礼,以茶待客,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要让茶的生产开发与新科技、新产业、新消费方式结合,树立品牌,不断创新,这样才能让茶在新世纪里焕发出生命力。

  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徽商的兴盛产生了徽文化,徽文化塑造了徽商的品格儒商。如今,在迈向民族复兴的征程中,在大力挖掘传承民族优良传统的倡导下,首先应该正确认识徽商文化的精华,将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的“徽商精神”发扬光大。这种如骆驼般的自强不息、负重进取的精神,是一种不因时代变迁而褪色的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有形的物质财富固然宝贵,但无形的精神财富更应得到今人的珍视,而徽商精神就是其中之一。它将会让我们世代受益于无重塑或者超越历史辉煌,新徽商们励精图治所希望实现的愿望按照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构建“新徽商”品牌。

  坚信当代的“徽商”祁门红茶人一定会在以茶修德,品味人生的追求中,必将达到更高的境界。让我们弘扬民族的茶文化,用辛勤的汗水酿造最醇厚的茶香,给美好的生活再增添飘香的温馨吧!(赵进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