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阳毒茶叶事件看茶人的无奈与无德
发布时间 2013-08-02 浏览 7446 次
全问题的事件处理中,似乎有人站在消费者的立场说话了,某地发现“毒生姜”后,有新闻报出说“涉及毒生姜的种植户已经被监视居住了”;现在的信阳方面跳出来说“我们的茶叶有三成都是外省来的冒牌货”,其实与此前各地各行业应对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做法没有什么不同,因为中国食品企业或说食品行业实在不缺乏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机会,也就积累了丰富的应对危机的经验。在中国许多制造了食品安全危机事件的食品企业都可以顺利地过关,继续做他们的产品赚钱,因而许多食品企业面对安全问题被揭发时,想到的只是如何辩解就可以了。

  作为消费者我们不仅反对食品企业在安全事件被揭发后进行推脱责任式的辩解,反对把责任推脱给别的地方或别的企业,我们更想有个食品安全的有效监管机制,有足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的科学技术支持我们的食品生产者和制造商。对于茶叶等农产品的“农残”问题,我们指责茶农和茶企都是没有道理的,因为我们的农药市场监管很糟糕,表面上都说中国早已停止生产和销售剧毒农药,而我们的市场上却在流通着各种各样的剧毒农药;我们的农药包装上都写着低毒、无毒,可种出来的农产品经这些农药一喷就变为带毒产品。这是农产品种植者的责任吗?难道农民们还要在家里建立化验室,对市场上买回来的农药进行“用前检验”不成?在所有的农产品带毒事件中,农民都不应该是责任的承担主体,而那些生产和销售不合格农药的企业,那些管理农药市场的主管部门,才是茶叶“农残”的罪魁祸首。

  从中国农产品“农残”问题频出的事实来看,我们是不是目前还没有生产无毒和低毒农药的科技水平?我们的低毒和无毒农药只是体现在说明书上的功效,还不能应对事实的检测?在中国农药问题的现实面前,我们是不是可以暂时放弃使用国产农药,让中国的农产品变得更安全?对农民来说,这些问题都是天大的问题,用与不用中国农药是农民所不能选择的,那些号称主管部门许可生产的低毒或无毒农药,农民们购买使用后也造成农产品“农残”超标,这些对茶农来说无疑是无奈的现实。

  信阳毒茶叶事件曝光后,有信阳茶人信誓旦旦地指出信阳毛尖有三成是冒牌货!问题的根源似乎都是四川等外省茶叶造成的,这样的辩解让人对信阳茶人很是反感。在“农药茶”曝光前,是谁在信阳销售假冒伪劣的信阳毛尖?是谁把大量的四川茶叶采购来做冒牌货?如果“农药茶”没有东窗事发,信阳茶人还会对市场上的假冒伪劣公诸于众吗?还会主动告诉消费者“我们信阳毛尖有三成是假货”吗?尽管各地茶叶市场都可能存在“替身”茶,但茶人们在老底被揭穿时才道出真相,才四处泼起脏水的做法,对于口口声声讲茶道的茶人来说,这真是道亦无道!

  

来源:第一茶叶网 许孙鑫,品牌营销专家,茶叶电商推广专家,财经作家。

1  2  3  4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