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祁门红茶直销店进驻南
下一主题:20多个产地红茶沪上同
昨天的论坛上,西南大学茶叶研究所刘勤晋教授说,在他看来,茶叶玩“跨界”,也是一种优势互补。“与印度红茶等大叶种茶相比,我国茶叶大部分属于小叶种,味道方面,浓度、强度不如大叶种茶,不易发酵,导致茶叶的汤色不够红亮。” 刘勤晋说,而乌龙茶茶叶较大,若通过工艺“混搭”并作一定改良,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陷。
资本炒作推动“跨界”营销
眼下,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茶叶界的这种“混搭”现象。参加本届茶博会的河南信阳茶城总经理欧阳道坤说,茶叶界玩“混搭”是市场趋势。以“绿改红”为例,从消费者喜好看,红茶的喝法更多,各种时尚的调饮方式很受欢迎;从产品本身看,红茶是发酵茶,便于储运,绿茶则没这样的优势;从产业链的运行角度看,传统绿茶生产周期在一个月左右,研发红茶能把生产周期延长到半年以上。
地方资源合理开发无可厚非,同时资本的逐利性也是不可忽视的动因。“在资本炒作下,近几年的茶叶热潮中,福建红茶量价齐升,尤其是金骏眉的成功运作,对推动红茶消费不断升温作用突出。”福建东南经济发展研究院院长杨其川说。据农业部相关数据,2011年,全国红茶产量达12.3万吨,比上年增加2.2万吨,同比增长22.3%。
不过,也有人担忧,茶商为追求经济利益一味炒作“跨界”概念,可能会改变甚至破坏茶叶的“传统味道”。“毕竟当前各类茶叶的品种及制作工艺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如果被不断篡改,到最后,后代子孙也许就不知道其本来的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