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白茶历史拾遗
发布时间 2013-12-24 浏览 8089 次
宁州太姥山出名茶,名绿雪芽。”

明·谢肇淛《太姥山志》:太姥洋在太姥山下,西接长蛇岭,居民数十家,皆以种茶樵苏为生。白箬庵……前后百亩皆茶园。明·谢肇淛《五杂俎》:闽之方山、太姥、支提,俱产佳茗,而制造不如法,故名不出里闬;

他的《长溪琐语》:环长溪百里,诸山皆产茗。山丁僧俗半衣食焉!支提、太姥无论,即圣水、瑞岩、洪山、白鹤,处处有之。但生时气候稍晚,而采者必于清明前后,不能稍俟其长,故多作草气而揉炒之法,又复不如卤莽收贮,一经梅伏后霉变而味尽失矣!倘令晋安作手取之,亦当与清源竞价;

清·邱古园《太姥山指掌》:循磨石坑三里许至平岗。居民十余家,结茅为居,种园为业。园多茶,最上者“太姥白”,即《三山志》绿雪芽茶是也; 《福宁府志》(清福宁知府李拔总纂):东折长蛇岭,居民数十家,皆以种茶樵苏为生;茶,郡、治俱有,佳者福鼎白琳、福安松萝,以宁德支提为最。《福鼎县志》(清嘉庆十一年,福鼎县令谭抡总纂):太姥洋:在太姥山下,西接长蛇岭。居民数十家,皆以种茶樵苏为生;丧礼:……成服后,每日晨起供羹饭茶酒于灵座,夕奠亦如此……;七夕:以桃仁和炒豆啜茶;木属-茶树:《福州府志》:“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类白蔷薇。有两种:一种可制茗,一种可压油。”

《太姥山全志》(民国·卓剑舟著) :卷一:鸿雪洞:闻道郑渔仲,品泉蓝水涯。可曾到此洞?一试绿雪芽。卷二:白箬庵:旧称午所庵。……前后百亩皆茶园;卷八:太姥山岩茶:邑中随处皆有。茶产山中者为上,曰太姥岩茶。运往欧美,年可三万余箱,每箱约八十市斤。 卷九:陈焕,湖林头村人,光绪间孝子,家贫。一日,旨诣太姥祈梦,姥示种绿雪芽可自得。焕因将山中茶树移植,初年仅采四五斤,以茶品奇,价与金埒,焕家卒小康。自是,重者日多。至民国元年,全县产量达十万斤矣。

《太姥山寺产印册》:一太姥山四至:……南至叠石庵外大茶园…… ;一摩霄旧与国兴寺分管:东至扦岩下茶园尾透,出国兴寺路。又载:旧管茶园一片,在国兴寺山西首鹦哥路下。……一本庵旧管茶园一片,坐落太姥洋宫后埄右边。一本庵旧管茶园一片,坐落石牛坞。

1  2  3 
m.368tea.com
相关主题
茶网大全 | 茶叶论坛 | 茶叶问答
收藏文化 | 香道文化 | 沉香文化
健康问答 | 健康频道 | 茶叶导航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