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福鼎白茶的工艺是怎样
下一主题:福鼎白茶采摘
一千多年前,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记载:“永嘉(今温州)东(南)三百里有白茶山”,据茶界泰斗陈椽教授考证:“永嘉南三百里是福建福鼎系中国白茶原产地,白茶山是指有“海上仙都”美誉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福鼎太姥山”;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闽小记》中更是清楚的记载:“太姥山古有白茶,今呼白毫,产者性寒凉,色香具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功同犀角,为麻疹圣药,运销国外,价同金埒”;明朝田艺蘅在《煮泉小品》中,把福鼎白茶说得煞是可爱。他说道:“芽茶以火作者为次,生晒者为上,亦更近自然,且断烟火气耳。生晒茶沦之瓯中,则旗枪舒畅,清翠鲜明,诚为可爱。”读这样的文字,可愉情悦性,品这样的茶香,自然可近于一种禅悦;
《福建地方志》和现代著名茶叶专家张天福教授《福建白茶的调查研究》中记载,白茶早先由福鼎创制于清嘉庆初年(1796年),当时以“福鼎菜茶”的壮芽为原料制成银针;约在咸丰六年(1857年),福鼎选育出大白茶茶树良种后,于光绪十二年(1885年)开始以大白茶芽制银针,称白毫银针。
明《广舆记》则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