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主题:百年宁红茶“老树发新
下一主题:金骏眉,你到底是啥味
专家观点:理性看待“农残” 选择大品牌产品
华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茶学系主任曹潘荣教授在受访时介绍称,“总体来看,我国出口茶叶的量还是比较大的,大多数也能通过欧盟、日本等地的检测关。”
行家黄先生则认为,品牌茶质量可靠但价格高,散装茶性价比高但良莠不齐。所以,懂茶的可以自己去市场或者原产地买,不懂茶的普通消费者还是尽量选择大品牌,质量相对有保障。
产业:发展势头好却难掩质量问题
去年在云南普洱市召开的“世界红茶CEO论坛”上,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江用文曾预测,我国部分地区如云南省、广东、广西等地具有较好的发展红茶的地理和气候条件,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茶叶需求趋向多元化,国内红茶消费量快速增长,今后还将有较大增长空间。广东省茶叶行业协会秘书长张黎明也在茶博会上表示广东红茶产量达0.14万吨。
尽管发展势头不错,可农残超标等质量问题却一直困扰了整个茶行业。据《中国国门时报》报道,近期欧盟对进口茶叶农药残留的限量标准和检测要求出现了两个新变化。首先,今年1月31日欧盟公布了法规EU87/2014,并计划于8月25日正式生效实施。该法规对欧盟法规EC396/2005动植物源性食品及饲料中农药最高残留限量的管理规定进行了修订,修改了附录Ⅱ中4个农残限量,其中将茶叶中的啶虫脒、异丙隆、啶氧菌酯和嘧霉胺的残留限量加严了一倍。
其次,今年以来,欧盟对我国输欧茶叶增加了唑虫酰胺残留的检测,由于欧盟法规没有制定该农药在茶叶中的最高限量标准,因此采取的是0.01毫克/千克的“默认标准”,致使我国一些茶叶企业遭到通报,对出口造成影响。同时,云南省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也重点监控农残检测指标。(郭晓昊)